-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赤酵母异源表达几丁质酶对大豆核盘菌生防潜能探析
毕赤酵母异源表达几丁质酶对大豆核盘菌的生防潜能分析 摘 要:将来自于棘孢木霉的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了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生防潜能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6和温度为40 ℃时几丁质酶活性最高,表达产物能够显著抑制大豆核盘菌的生长,并通过诱导ROS积累和抗性酶活性提高大豆对核盘菌的抗性
关键词:几丁质酶;异源表达;酶学特性;生防潜能
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02
Abstract: Chitinase from Trichoderma viride was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and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inase had the highest activity when pH was 6 and temperature was 40 ℃. Furthermore, Chitinas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nd improved the resistance to sclerotiorum by inducing ROS accumulation and the activity of resistant enzymes.
Key words: Chitinase;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biocontrol potential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蛋白来源。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大豆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大豆病害,是影响大豆产量的第二大病害因素[1]。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克服污染环境、危害人畜健康等缺点,并因此成为当前植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热点之一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世界上公认的生防菌,抗真菌代谢物在木霉的生防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几丁质酶就是一类重要的抗真菌代谢物,能够水解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2-3],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已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表达能够增强植物对多种病原菌的抗性。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表达木霉几丁质酶的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土豆(Solanum tuberosum)对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和灰葡萄孢菌(Btrytis cinere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4],苹果(Malus pumila)对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5],柠檬(Citrus limon)对茎点霉(Phoma tracheiphila)和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6]的抗性都显著增强,表明几丁质酶对于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研究了毕赤酵母异源表达的棘孢木霉几丁质酶对大豆核盘菌的生防机制,为几丁质酶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PDA培养基: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琼脂粉15 g,pH 值6.0定容至1 L;几丁质酶基因(Tachi)来自于棘孢木霉(T. asperellum),酵母表达载体pPIC9K本实验室保存
1.2 方 法
1.2.1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构建 在棘孢木霉几丁质酶基因(Tachi)的CDS序列两端引入BamHI和KpnI酶切位点,进行PCR扩增并回收目的片段。采用BamHI和KpnI双酶切,将目的片段连入pPIC9K载体,获得pPIC9K-Tachi重组质粒,并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检测。根据pPIC9K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和Tachi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以下引物序列:Chi1:5―ATCGGAATTCATGGTCCCTCAGTCTCGAGCC―3 EcoRI (划线部分为BamHI酶切位点);Chi25―CGATGGTACCTTATTCGTCAAGCCCTCTCTT―3(划线部分为KpnI酶切位点)
1.2.2 pH值和温度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在分析pH值和温度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液分别加入不同pH值(3,4,5,6,7,8,9)的磷酸缓冲液中,首先找出最适pH值,然后在最适pH值条件下,反应温度分别设定为20,30,40, 50,60 ℃,分别测定温度对酶活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