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元杂剧女性角色构建与时代影响
浅析元杂剧女性角色构建与时代影响 内容摘要:元杂剧作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历程中最早出现的重大成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不断成长并得以兴盛,其塑造众多丰满而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代表了元杂剧作家们的精神高度,传递了元蒙统治之下女性价值和地位的变迁,为历史研究、文学发展乃至女性解放带来深远影响。本文从元杂剧崛起因素、女性角色塑造以及由此产生的时代影响为脉络,着力探究元杂剧本身与女性角色、女性角色与时代影响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元杂剧 女性角色 影响
元杂剧是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历程中最早出现的重大成果,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其塑造众多丰满而鲜活的艺术形象,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成为广大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在诸多元杂剧作品人物形象中,女性作为重要表现对象,格外引人瞩目,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元杂剧的崛起因素
元代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文学剧本,是中国古代各种表演艺术发展并综合运用的结果。[1]包括元杂剧在内,一切精神生产都是在对物质生产的双重依赖关系中进行:既是“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又是“一定的社会结构”。[2]作为农业经济向手工业经济逐渐过渡的一个朝代,元杂剧同样反映和表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其形成乃至兴盛有诸多影响因素:
1.政治因素。元蒙贵族以及最高统治者大多喜爱歌舞戏曲,大力支持杂剧创作。主管宫廷俗乐的官署,元代教坊司置于正三品高位,而宋代“太乐署令”从七品,明代教坊司仅正九品。元朝末年杨维桢在《元宫词》写道:“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明初朱??《元宫词》:“《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九重知。奉宣赍于中书省,诸路都教唱此词。”由于元蒙统治者的提倡支持,明清才有元朝“以曲取士”的传说
2.经济因素。从忽必烈开始就自觉放弃落后生产方式,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社会秩序与经济繁荣局面相对稳定。元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贸易,而商业贸易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兴旺。优越的经济基础是戏曲生长发育的最好温床,不仅为杂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而且为其提供了演员基础。数以千万为生计所迫而沦入风尘的妇女,成为畸形都市生活奢侈腐败的见证。妓女行业中,很多成为色艺俱佳的杂剧艺人,又为戏曲表演准备了庞大的演出队伍
3.历史因素。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具有较强战斗性、群众性的文艺形式予以展现和策应,特别是元朝初期,民族斗争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中下层文人仕进道路大大缩小,因而大多数文人迅速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组成书会,为戏曲艺术酝酿成长创造了历史条件。当然,文学艺术自身也在革新变化之中。艺人们吸收元以前的歌曲、舞蹈、滑稽剧等杂戏形式,逐渐创造出杂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比如,杂剧延续杂戏的叙述体,借用第三身叙述的情况很多,如关汉卿(单鞭夺茱)中借探子向徐茂公讲述敬德榆科园救主经过之口,叙述战斗情景等
4.文化因素。蒙古统治者在思想和文化上实行较为严格辖制和禁锢,但作为以“俗”为标记的民间艺术形式,元杂剧在战乱与动荡中酝酿和跃动,带有鲜明的蒙元文化印记,这一领域相对宽松。它依托女贞、蒙古族用以与汉人沟通情感、推进文化交流的口语、俗语等表达方式,既承载了北方民族嗜俚尚俗、浑壮强悍、质朴劲直的文化形态,又体现了公开吸纳程朱理学、并蓄宗教文化的开放政策。一定程度上说,元杂剧生成是由汉族传统道德观念、伦理规范、价值取向和入主中原的蒙古民族文化特质、生活习俗等交融碰撞的结果,词曲领域相对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或许是元杂剧兴起并走上繁盛的先决条件。[3]
二.女性人物的角色塑造
元杂剧兴起乃至繁盛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正是元杂剧作品女性人物角色构建的渊源。据统计,现存的140多种元杂剧中,妇女题材近50种,占比达35.7%。元代辽阔的疆域、繁荣的商业、文化的碰撞,反映在元杂剧作品中众多女性形象塑造上,焕发出千古照人的审美亮色,或无私博大、聪明智慧,或顽强抗争、追求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封建传统观念趋于松动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4]
1.慈母。从古代神话中王母娘娘,到先秦诗歌老无所依的苦难母亲,再到唐朝诗人笔下时刻担心游子的慈母, 在我国文学历史上,母亲形象由来已久。但大规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要数杂剧。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全元戏曲》中,74部作品塑造了98位母亲形象。以王仲文《救孝子贤母不认尸》为例,该剧讲述杨母让亲生儿子杨兴祖参军,却留下妾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pptx VIP
- 超星学习通网课《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尔雅答案2025题目及答案.docx
- 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 2012版 (2).xls VIP
- 通信中级整理-终端与业务.pdf VIP
- 【初中数学】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快乐日记(三上日记范文).docx VIP
-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群众安全满意度培训课件.pptx VIP
- 石材厂15万吨年砂石料加工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第一版.docx VIP
-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