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疾病名】棘阿米巴性角膜炎.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名】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疾病名】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英文名】acanthamoeba keratitis 【别名】棘阿米巴角膜炎 【ICD 号】H16.1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病因研究进 棘阿米巴为自由生活的单细胞原虫,广泛存在于水、土 壤及空气尘埃中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条件病原体,可致偶然接触感染或机 会性感染。它有活跃的滋养体型和休眠的包囊2 种生活周期,包囊对急剧的温 度变化、不利的 pH值环境、普通消毒剂以及抗生素都有较强的抵抗力。导致人 类疾病的主要包括有棘阿米巴科 (family acantham oebidae)的棘阿米巴属 (acantham oeba spp.)和双鞭毛科(family dim astiam oebidae)的福氏耐格里 属(naegleria spp.)。 (1)棘阿米巴属: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相互可以转化。滋养体呈长椭 圆形,直径 15~45μm,体表有多个棘状突起。滋养体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时, 转化为包囊。包囊为球形,直径 10~20μm,有双层囊壁,对理化因素、消毒 剂及抗菌药物抵抗力极强。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滋养体具有多形性,靠近细胞 膜区的胞质含颗粒物质较少,随胞膜向外呈棘状、矛样突出或形成扇形叶状伪 足;中央区胞质内含有大量的颗粒状物质,为多种亚细胞器和食物泡等。胞质 内常有 1 个收缩泡,以调整其体内外渗透压,细胞核内有 1 个大且致密的核 仁。包囊外层囊壁多呈花边状或皱褶状,内层囊壁可呈球形、星形、圆形、六 边形或多边形。内外囊在多处汇合形成多个棘孔,棘孔有膜覆盖,为虫体脱囊 的通道。包囊的胞质致密,富含食物颗粒、脂滴及糖原,细胞核核周晕明显。 不同虫株和处于不同时期的包囊形态有较明显的差异 。 (2)福氏耐格里属:有滋养体、鞭毛型及包囊 3 种形态。滋养体较小,约 7 μm×20μm,椭圆形,无棘状突起,运动活泼。细胞核中央可见圆斑状致密核 仁。在温蒸馏水内,滋养体一端可长出 2 根或多根鞭毛,称为鞭毛型。鞭毛型 不分裂,亦不形成包囊,培养 24h 又可恢复为滋养体。包囊较小,直径 7~ 10μm,外壁光滑,对温度耐受力强。迄今为 ,国内眼科尚未见到福氏耐格里 性角膜炎的病例报道。 2.发病机制研究进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生与一定的危险因素有关,主 要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接触污染的水源和角膜外伤等。其次,宿主对感染的 敏感性、黏膜免疫功能的异常以及眼局部防御功能的低下也与角膜棘阿米巴感 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实验证实角膜上皮破损是棘阿米巴动物模型建立的必备条件。Kinnear等 经实验证 明角膜上皮细胞对棘阿米巴侵袭有一定的抵抗性,推断可能是 由于角 膜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存在,对棘阿米巴的侵袭起到屏障作用。棘阿米巴 滋养体可表达一种甘露糖结合受体,它能特异性的与角膜上皮细胞表达 的甘露 糖糖蛋白结合。受损的角膜上皮此蛋白表达上调,从而加强其黏附作用。 棘阿米巴滋养体粘附到角膜上皮细胞后,可进一步侵入基质层,此过程可 能与多种蛋白酶的作用有关,如富含丝氨酸的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弹性蛋白 酶等。Na 等通过层析法从培养的卡 氏棘阿米巴的上清液 中提纯 出一种分泌性丝 氨酸蛋白酶,它可降解各种蛋白底物,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 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素原和兔角膜蛋白等,对于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也有很强 的致细胞病变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卡 氏棘阿米巴和此蛋白酶都可诱导相似 的角膜损伤,如侵入基质、角膜混浊及上皮缺损,且此蛋白酶抑制剂可阻碍其 致细胞病变效应和角膜损伤的发 ,因此表明此蛋白酶与棘阿米巴致角膜病变 密切相关。Hurt等发现甘露糖可诱导卡 氏棘阿米巴分泌一种大约 133kDa 的丝 氨酸蛋白酶 (MIP- 133),此酶可以溶解角膜上皮细胞和降解胶原;Hurt等也经 实验证实 MIP- 133 可通过 caspase-3 依赖途径诱导人类角膜上皮细胞凋亡,之 后降解 Ⅰ型和Ⅳ型胶原进入角膜基质。 阿米巴原虫首先与角膜上皮细胞膜的脂多糖结合,黏附在角膜上皮表面, 之后释放活性酶类,如神经氨酸酶,使角膜上皮细胞变薄,并且发生坏死,造 成上皮屏障破坏,原虫即可侵入角膜基质。研究发现,阿米巴可以通过 3 种方 式损伤角膜上皮细胞:①胞吞作用:类似巨噬细胞,直接吞噬部分细胞膜成 分;② 自发胞泌作用:在无激活过程存在的条件下,阿米巴原虫自发性释放溶 解酶,导致上皮细胞损伤 ;③膜激活的胞泌作用:阿米巴原虫与角膜上皮接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