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理性利益主体的视角.pdf
总 327期 第 3期 贵州社会科学 Vo1.327,No.3
2017年 3月 Guizhou SocialSciences March.20 17
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 :理性利益
主体 的视角
王 瑜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 :户籍制度改革的本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及利益主体的理性决策过程。在利益相关理论下,地方政府和农民
可被视为基本的利益相关主体,中央政府则为规则制定者和监督者。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在于。现有内外部环境下 “理想的”
户籍制度改革与地方政府利益诉求的冲突,而现行的转户政策无法满足农户的收益预期。以利益的调整分配为核心,要实现
有效的户籍制度改革,首先是要承认地方政府和农民个体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其次是考察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诉求之间的差
距或者矛盾以及契合点,在此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来调整户籍改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成地方政府和农 民合作博弈的空间
以形成多方共赢的改革局面。在此过程中,农民所被赋予的相关土地权益,以及农民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是其与
地方政府利益诉求相契合的三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要 突破点。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利益相关主体:激励与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9;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7)03—147—154
之间的长期互动或可被视为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
一 、 问题 的提 出
过程。但是 ,对户籍制度的主流认识 ,仍然是 “户
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已经取得了普遍共 籍导向”和 “政府导向”的,即一方面,把各类矛盾
识,但在实践中,为何户籍制度改革难 以实现实 单纯归咎于户籍制度本身.认为户籍一元化甚至
质性突破 ,为何农 民对现有户籍改革政策不买
取消户籍制度即可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是户籍制
账,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
度问题往往被归责于各级政府,而各级政府将户
的问题。
籍视为地方性利益的一个权力性工具,把政府和
从上世纪50年代户籍制度确立.到上世纪80
行政权力置于政策的中心,以其 自身利益最大化
年代 、90年代出现的户籍制度改革,直至本世纪初
的方式推行不同表现形式的户籍制度改革。“户
各省市开展的户籍制度试点改革 ,包括 “农转非”、
籍导向”和 “政府导向”的认识,忽视了个人的能动
“户El一元化”①、积分权益制等,户籍制度在不同
阶段所经历的改革,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制度体系 性、决策空间和权衡选择 ,不仅催生了对户籍的片
和利益格局的时代烙印.既体现了国家力量与意 面认识 .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聚焦行
志,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和农 民在这种结构和格局 政权力和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中的能动性。在不同阶段 ,中央、地方政府与个人 以往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少研究都提出了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在外居住抉择与家乡住房投资行为研究”。
作者简介 :王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化、
农村贫困。
①截至 2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