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古文孝经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足石刻古文孝经碑概要

大足石刻《古文孝经》1 大足石刻《古文孝经》一、大足石刻《古文孝经》注译说明曾长国 大足石刻《古文孝经》刻于大足北山佛湾《赵懿简公神道碑》龛内龛外左右崖壁,分刻在六块石面上,通编为103号。据大足县志等有关文献记载:刻石面高280厘米,各石面宽130—155厘米不等。楷书文字竖刻66行,满行28字,字径8厘米,字距3厘米,行距6厘米,共计1819字。今碑漶蚀202字,校补143字,实存1617字(包括依稀可辩53字)。碑文首行前书“古文孝经”四字,末行署款“范祖禹敬书”五字。南宋孝宗之世(1163—1194年)上石。民国三十四(1945)年,大足石刻考察团成员,著名金石学家马衡著有《大足石刻古文孝经校释》,称此刻始见于南宋王象之碑目,后人以为已佚。自王象之著录以后,湮没无闻者七百余年矣,乃世间罕有,学界称为“环宇间仅此一刻”。曾励侯先生根据马衡校释本,参照今文孝经对大足石刻《古文孝经》漶蚀文字再次进行校补,使之成为更臻完善的一部古文孝经,以飨读者,注释亦有可取之处,此次译文予以采用。大足石刻《古文孝经》未著分章字样,未列标题,未分段,亦未标点,各章之间只用“○”间开。曾励侯先生在校补和加注过程中除了标点断句、分段之外,还加上“某章”和小标题字样,以方便读者阅读。译文尊重原文,分章用“○”间开,改为横排,提行断开,并添加小标题,分段排版。由于资料缺乏,加之本人不才,差错在所难免,还请方家斧正。二、古 文 孝 经 注曾 励 侯第一章 开宗1明义2 原文: 仲尼3闲居4,曾子5待坐6。 子曰:“参,先王7有至德8要道9,以10顺天下,民用11和睦,上下无怨。女12知之乎?” 曾子辟席13,曰:“参不敏14,何足以15知之。”子曰:“夫16孝,德之本,教之17所由生18。”复坐。吾语19女,身体发肤,受20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21,立身行道22,扬名于后世23,以显父母24,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25,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27?聿28修厥29德。”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曾长国 2010-11-16 17:02:28 引用 只看此人 2楼 积分7 经验135 文章6 注册2010-11-15 注解: ○1“开宗”,揭示该经宗旨——“以顺天下,民用和睦;”“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明义”,指出孝经的意义——“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3“仲尼”,孔丘,字仲尼,即孔子。○4“闲居”,无事闲坐。○5“曾子”,曾参,字舆,孔子的门徒。(个人见解,“名”和“字”,是相关的,常人读shen,应该can.“舆”是末子,与车有关的是“参乘。”)○6“待坐”,陪坐,可见曾子独其传。西汉,孔安国《古文孝经事》:“故夫子告其谊(通义)”,于是曾子喟然和孝之为大也,遂集而录之,名曰《孝经》。由此可见孝经的作者是曾参比较合适。○7“先王”,此指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8“至德”,最高尚的道德。○9“要道”,最重要的根本道理。○10“以”,其后省略之。(古文多这种用法)。○11 “用”,因此。○12“女”,通汝,你。○13“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站起来,离开坐位,表示恭敬。○14“敏”,聪明。○15“足以”,可以○16“夫”,发语词,引出议论。○17“教之”,教育。之是衬字,无意义。○18“所由生”,从此滋生的。○19“语”,告诉。“女”,同上。○20“受”,同授。“受之父母”,倒装父母授之。父母给的。○21“孝之始也”,行孝的初级阶段。“孝”,指本义。○22“立身行道”,成人立身处世。○23“扬名后世”,留下美名,流传后世。○24“以显父母”,以之使父母显贵。显是使动用法。○25“中于事君”,中年行孝,移孝为忠。这是广义的孝道。曾子说:“若事君不忠,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26“大雅”,指《诗经?大雅?文王》。○27“无念尔祖”,不想念你的祖先吗?○28“聿”yù ,不会造纸时用来写字的笔。作动词,用笔写。○29“厥”,其,指代祖先。 点评: 第一章就是第一部分,是书的总纲,以爱惜自身,幼年孝亲,中年孝君,晚年扬名显亲来概括孝的内容;以“德之本”,“教之所由生”来突出其意义。 第二章 天子之孝 原文: 子曰○1:“爱亲者○2,不敢○3恶○4于人○5;敬亲者○6,不敢慢○7于人。爱敬尽○8于事亲○9,而○10德教○11加○12于百姓,刑○13于四海○14,盖○15天子之孝。” 《甫刑○16》云:“一人○17有庆○18,兆民○19懒○20之。” 注释: ○1“子曰”,孔子说。○2“爱亲者”,指爱自己父母的天子。○3“不敢”,孝是正大而庄严的,还有礼法制约,故言不敢。○4“恶”,恶恨,厌恶。○5“人”,三人称,泛指代词。他人,别人。其后省略了“的双亲”。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