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退烧药”,夺的是诚信的命.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夺命退烧药”,夺的是诚信的命 “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数起死亡事件”、“夺命退烧药”、“毒药”、“损害肝功能致死”……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词语于2011年2月间充斥于各大主流媒体、网络论坛、微博甚至手机短信,而与其相关的主体,则是一种化学名为“尼美舒利”的儿童退热药。在“尼美舒利”被大众广泛质疑的同时,其生产商康芝药业也被推向了媒体炒作的风口浪尖。 然而,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从目前的监测报告来看,迄今为止,“尼美舒利”的临床应用未出现异常情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正在组织专家对其安全性做进一步论证。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表示,9年期间全省共监测到133例不良反应,但没有儿童肝功能损害病例。 尼美舒利本是一个普通的儿童退烧药,在中国市场已经安安稳稳地销售了近六年时间,为什么一夜之间就被妖魔化了呢? 如康芝药业官方网站的律师函所言:“一些企业和单位通过媒体对“尼美舒利颗粒”进行无端诋毁的行为,已经给“瑞芝清”(即尼美舒利颗粒儿童解热镇痛类药品瑞芝清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3.01%、80.77%和71.99%,销售毛利润占公司同期销售毛利润的比例为84.67%、89.54%和83.2%瑞芝清定了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水平。 国内医药市场上,解热镇痛儿童药品种还有美林、泰诺林和百服咛等美林、泰诺林均在强生旗下 原来,2010年11月份,在由强生公司赞助的“2010年儿童平安用药国际论坛”上,尼美舒利被冠以“肝、肾毒性大”的罪名,并指出在国外临床上“儿童禁用”;同时,与会专家将布洛芬(强生相应的药品名为“美林”)等列为儿童退烧的首选平安用药。正是这次论坛之后,康芝药业的“瑞芝清”逐渐被当做“尼美舒利”的代名词而受到诟病。于是,强生被当成此事件的幕后黑手,被康芝药业一纸诉状递至海南省工商局。 为争夺市场份额和商业利益而不择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像言情剧里俗套的桥段,人们呕着吐着也就习惯了。由此,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到强生公司的身上。 早在六十多年前,强生公司的创建者罗伯特·伍德·强生将军就提出了赫赫有名的《强生信条》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相信我们首先要对医生、护士和病人,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高质量的。我们必须不断地致力于降低成本,以保持合理的价格……”《强生信条》真挚地教诲每一位员工:“对客户负责,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医生、护士和病人及父母们;对员工负责,尊重他们的尊严和价值;对社会负责,时刻提醒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维护我们所共有的财产;对股东负责,给股东们合理的回报。” 为了让每位强生员工有目共睹并铭记于心,这篇语言简洁、质朴的《强生信条》,在过去六十年间已被翻译成36种语言,悬挂在强生及其全球所有分公司最醒目的位置,成为强生大家庭所有成员不变的核心价值和动力源泉。正是以此为指导,强生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信誉卓著的全球公司。? 强生生产的美林曾经是国内儿童退烧药市场的老大,然而,这几年来,因产品质量问题召回事件频出,而丢失了很多市场份额。这无疑是对强生信条的一种背离。可见确立信条容易,要长期坚守却很难。 与之相反,康芝药业的尼美舒利颗粒却在这一时期由于疗效好、价格便宜、安全性好而不断被顾客认可,2010年尼美舒利在儿童退烧药领域已经超过美林。为此,一向擅长公关的强生,在2010年年底花巨资在某搜索网站上购买了竞价关键词,人们只要一搜索“尼美舒利”,第一条便是“强生美林泰诺林不含尼美舒利”。当被康芝药业起诉时,强生却一直不回应,种种迹象难免让人心生怀疑。强生是国际巨头型企业,本土的药企在舆论话语权的把控与媒体攻势的运用上根本无法与之比拟,很多人将此归结为又一场跨国企业蚕食民族企业的歼灭战。 果真如此,“夺命退烧药”夺的不是命,而是社会公众对于整个药品行业的信任。药企的恶意竞争势必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无论对于求医问药的患者,被捏造事实、恶意攻击的竞争对手,还是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营,都是百害无一利。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即“夺命退烧药”,夺的不是命,夺的也是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 按常识,药品不同于食品,所谓“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药都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和因个体差异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然而,在国家药监局已经针对尼美舒利危害性传言做出的澄清的同时,媒体却依然对捕风捉影的负面信息进行群体性扩散。这种过分炒作利用了广大消费者对孩子的关爱心理,产生了一种放大的恐惧效应,使大家误认为三聚氰胺又来了。这其中,除了媒体“负面至上”的职业习惯外,不禁又令人怀疑期其背后是否还有无形的利益推手呢?作为社会公器,媒体本应公正、如实的反映各方声音,在追逐商业化利润和恪守神圣使命面前,媒体的选择十分关键,建议相关媒体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