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病害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 耿月华 第4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第一节? 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1、定义: 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2、几个概念 同一种病原物由于致病力不同,在种以下又分为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重点掌握生理小种概念。 (1)、变种或专化型: 同一种病原物由于对不同属的寄主致病力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变种。 (2)、生理小种: 同种病原物形态相同,但生理生化、培养性状、致病力等方面有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对寄主品种的致病力不同,这样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体称为生理小种。 (3)、生物型:遗传上一致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二、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化学致病作用) 1、酶 果胶酶、裂解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主要是分解植物细胞壁的一些酶。 2、毒素 病原物在致病过程中产生的对植物有害的物质。 3、生长调节剂 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与植物组织的瘤肿、徒长有关。 4、胞外多糖 真菌、细菌、线虫等病原物可分泌不同的粘性物质——如粘多糖。一些微管束系统病害的病原物,在木质部中分泌的多糖大分子可引起维管束机械堵塞而使植物萎焉。 毒素致病的症状:萎蔫和坏死 黄瓜枯萎病 豇豆枯萎病 花生炭疽病 甘蓝黑斑病 胞外酶致病的主要症状:腐烂 结球甘蓝菌核病 白菜软腐病 黄瓜疫霉病 激素的致病症状 畸形(徒长、增生、矮化、肿瘤、丛枝); 早衰(衰老、早熟、落叶、落果) 二、病原物与寄主的识别 (一) 概念 病原物-寄主植物识别(pathogen-plant recognition)是双方实现信息交流的专化性事件,发生在双方互作过程的早期,包括病原物接近、接触和侵染植物三个阶段,能启动或引发寄主植物一系列的病理学反应。 (二) 识别类型 1、接触前识别:是指病原物受寄主专化性的理化刺激或引诱,向寄主方向移动(趋向)或生长(向性)的能力。 2、接触识别:发生在寄主植物表面,发生于病原细菌对寄主植物的吸附,真菌孢子在植物表面的吸附萌芽和侵入。 3、接触后识别:发生于病原物寄主专化性毒素的致病作用;病原物诱导寄主植物保卫素和致病酶 第二节 寄主的抗病性及其变异 一、寄主的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危害的性能。 (一)抗病性特点: 1、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 2、是植物的遗传潜能,受病原物互作性质和环境条件影响; 3、病原物寄生专化性越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分化越明显; (二)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 1、亲合性与非亲和性:病原物对植物成功侵染和致病与否 2、专化性与非专化性:病原物种、小种对寄主植物属、种、品种的选择 二、抗病性类型 (一)根据寄主与非寄主 寄主抗性:在病原物寄主范围内的植物对某种病原物的抗性 非寄主抗性:非寄主植物对某种微生物(病原物)的抗性 (二)根据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机制和抵抗能力 免疫:在寄主范围内的某植物品种不受病原物侵染,完全不发病。 避病:从时间和空间避开病原物侵染 抗病:抗病原物侵染、系列和扩展的组织结构或生化物质,发病轻。 耐病:受病原物侵害无明显病变或损失小,抗损和耐害性强 感病: 发病重 三、植物的诱发抗性 植物经病原物侵染或接种,物理、化学物质刺激或处理后产生的抗病性。诱发抗性是一种针对病原物再侵染的抗病性。 (一)过敏性坏死反应(necrotic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是植物对不亲和性病原物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的现象.植物受病原物侵染的细胞及邻近细胞迅速死亡,病原物被遏制、饿死或封锁在植物坏死组织中.是植物发生最普遍的一种防卫反应. (二)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 是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非生物因子刺激后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有酚类、黄酮和类黄酮、芪类、萜类、聚乙炔等。 (三)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in, PR蛋白) 是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非生物因子刺激后产生的一类水溶性蛋白。主要功能是攻击病原物,降解细胞壁大分子,降解病原物毒素,抑制病毒外壳蛋白与植物受体分子结合等。 (2)、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