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录音报道制作中易被忽视几个问题
录音报道制作中易被忽视几个问题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而录音报道则是广播新闻中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我们在录音报道的采制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问题看似细小而被忽视。但恰恰是这些小问题,很多时候直接影响了录音报道的优劣成败。
音响采录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录音报道中,采录高质量的音响是广播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能否采录到好的音响,是录音报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记者采访时不愿戴耳机监听
目前电台记者普遍使用的数字化采访机――“采访通”或MD,显示屏上都有录入音量的强弱显示。音响是否录入、音量高低强弱只要一看就能明了,因此有些记者常常怕麻烦而不愿戴耳机进行监听。然而眼见并不一定为实,有时就因为怕麻烦,造成的失误,却是“致命”的。笔者曾采写过一篇居委会主任帮助困难户的报道,报道播出后,一位私营企业老板很同情这位困难户,给我们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帮助这位困难户。我马上和居委会取得联系,使双方见了面。双方见面时,我录下了那感人的一幕。当时匆忙间来不及取出耳机监听,看看采访机显示屏上音量显示正常,就以为肯定没问题了。谁知兴冲冲赶回台里一听就傻了,原来双方交谈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在了杂音中,根本无法使用(后来知道是话筒出了问题)。万般无奈,只好忍痛割爱,写了一篇文字稿作应付
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在以后的采访中我始终不忘戴上耳机监听,因此也避免了不少类似“惨剧”的发生。获2008年浙江省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的作品《绍兴一老党员“特殊党费”献灾区》,在采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去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绍兴县老党员祁友富马上向灾区捐献了10万元“特殊党费”。在采访他的过程中,监听着的耳机中突然传来了“吱、吱、吱”刺耳的干扰声,原来是陪同人员的手机虽然拨到了“震动”状态,但依然对录音形成了干扰。我及时向祁友富说明了情况,重新开始录音采访。当时祁友富正在讲为什么要捐款,后来这段录音成为这篇稿件最关键的一段录音。如果当时我不戴耳机监听,是无法发现情况的,那么这篇稿件也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2.背景音响不注意典型性
录音报道中的音响按照作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主题音响”和“背景音响”两种。直接揭示主题,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音响,称之为主题音响。间接表现主题,用来体现新闻事件的场景,烘托报道气氛的音响,称之为背景音响。因为录音报道中背景音响只是一片绿叶,作用远不及主题音响重要,因此在音响的采录过程中,背景音响很容易被忽视
背景音响不典型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记者采录的背景音响,应该使听众一听就明白这是从什么现场采录的,什么事物发出的声音。比如报道火灾,最典型的背景音响就是消防车的警报声;报道运动会最典型的背景音响应该是啦啦队的欢呼声或现场解说声。而那些不经选择自然进入话筒的背景声,大多数起不到背景音响的作用
有一篇知识竞赛的录音报道,背景音响是“咚咚咚”的锣鼓声,虽然这锣鼓声确实来自现场,但是在一篇知识竞赛的报道中,锣鼓声毫无典型意义。如果换成现场主持人的声音或者参赛人员的抢答声,就能充分体现出知识竞赛的现场氛围。所以,记者在采录背景音响时必须有所选择,绝不能碰上什么录什么,尤其是在背景音响与主题音响同时采录的时候,记者更应该注意在采录时机上对背景音响加以选择
3.交流方式不当影响后期剪辑
通常情况下一篇录音报道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三四分钟,而其中使用的音响一般每段不会超过几十秒。然而就是这几十秒的音响,也许是从几分、几十分甚至是几小时的采访录音中一句一句剪辑出来的。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和采访对象交流,在和采访对象交流时要尽量为后期的录音剪辑考虑。除必要的提问外,要尽可能使用身体语言,比如用表示赞同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专注的眼神等方式来和对方交流。否则记者随意插话,双方的声音叠加在一起,会给后期制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种情况在电话采访中更加容易出现。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时,我们制作了《香港回归与绍兴开放》大型节目。其中有一个录音专访,是采访祖籍为绍兴新昌的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的。我在电话采访她时,因为插话不当,致使有几句很关键的话中出现了我的声音,最后只好忍痛割爱。所以在电话采访时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面对面的采访,可以用身体语言来代替有声语言交流。但电话中如果记者长时间不出声,对方会以为你不在听而影响谈话的兴致。因此在电话采访时,既要避免发生通话双方声音叠加,又要表示自己正在认真听,这就需要记者善于在对方说话的间隙或停顿时插话
制作过程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对于一篇录音报道来说,如果说前期的音响采录是基础的话,那么后期的制作就是保障。现在随着“音频工作站”被各家广播电台普遍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设计.pdf VIP
- 2025高考数学专项复习:圆锥曲线基础总结、二级结论、方法与技巧.pdf VIP
- 五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docx VIP
- 第九讲_语言测.ppt VIP
- 2025年新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精编知识点(新教材专用).pdf
- 750t履带吊安装拆卸安装方案.docx VIP
- DB21T 3102.2-2019 锂硫电池及电池组 第2部分: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docx VIP
-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注本.doc VIP
- 富士达cp38电器图纸.pdf VIP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带答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