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人畜共患病
学习人畜共患病的目的和意义
人畜共患病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学习和研究人畜共患病,是为了更好预防其发生,保护们的健康!
第一节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甲型流感病毒是由猪传染给人的!有些病原微生物可以由人传染给动物!
20世纪70年代以前,根据WHO和FAO规定,人畜共患病是指在人类与畜禽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目前,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已经扩展到了人类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人兽共患病
第二节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一、按照病原体的生物学属性分类
(一)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如鼠疫、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炭疽、结核病、鼻疽、猪丹毒、军团病、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二)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如甲型流感病毒、SARS病毒、狂犬病、口蹄疫、疯牛病、日本乙型脑炎、爱滋病、亨德拉病毒等。
(三)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如弓形虫、旋毛虫、日本血吸虫、绦虫、隐孢子虫等。
其他
由衣原体、真菌和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第三节 人和动物共患病的特性
人畜共患病为什么发生呢?
一、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
人畜共患病绝大多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这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自然疫源地。多数情况下,自然疫源地的生物成分(病原体、宿主、媒介或环境因子)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状态被打破时,一些疾病可能发生。如打猎旅游时易受到森林脑炎、黄热病、莱姆病等感染。
2.病原体的变异与耐药株的出现
3.动物迁徙和饲养密度增加
4.畜禽品种和畜禽产品国际贸易量的增加,检疫不严
5.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患病动物副产品的处理不当
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 传播媒介和途径 易感者
1.传染源
患病动物:家畜、家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 实验动物
2.传播媒介和途径
传播媒介:水 土壤空气 食物 饲草饲料用具和工具 工业用畜产原料 节肢动物、昆虫 半野生和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 经消化道传播 经皮肤或粘膜接触传播
3.易感性
人和动物对某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人和动物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别
如鼠型斑疹伤寒,人易感,动物不易感;而口蹄疫,动物易感,人不易感
易感性还与人和动物群的特异性免疫状态及年龄有关
三、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统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
传统的传染病如鼠疫、结核病、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登革热等。
(二)、新出现的传染病对人类构成新的威胁
据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出现新发生的传染病有40余种,其中在我国存在或潜伏的约有20多种。其中典型的有甲型流感、禽流感、SARS、疯牛病、艾滋病、莱姆病、猫爪病等。
。
第五节 人类怎样防制人畜共患病
1.行政措施
2.检疫
3.疫情的报告与诊断
4.隔离、封锁
5.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
6.消毒、杀虫、灭鼠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 危害畜产品安全
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行政措施、检疫、疫情的报告与诊断、隔离、封锁、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消毒、杀虫、灭鼠
甲型H1N1流感
三大流行:.1918: “西班牙流感” A(H1N1) 1957: “亚洲流感” A(H2N2) 1968: “香港流感” A(H3N2)
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病原学
流感病毒病原体分型:分为甲、乙、丙3型,或HnNm型
亚型--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可根据血凝素(hemagglutinin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00多个亚型。迄今发现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N9),均可从禽中分离到。从猪分离出来的亚型主要有4种:H1N1、H1N2、H3N2和H3N1。迄今发现能感染人的病毒的血凝素有H1、H2、H3、H5、H7、H9和H10亚型,神经氨酸酶有N1、N2亚型、可能还有N8亚型。如果野生水禽交叉感染人或猪,就可能形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源头。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包含8个基因节段,每个节段含1~2个基因,整个基因组约为13.6kb 。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
第三节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另外,患病或带毒的猪也可能造成人的感染。
2. 传播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