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课件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经验与未来构想 2013年09月17日 15:06 来源:中国行政管理 作者:苟燕楠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从控制财政风险、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三方面入手,回归基本问题,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我国政府治理的实际和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围绕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法治化、理性化、民主化、绩效化的总体思路,以及营造法治环境、控制财政风险、健全决策机制、加强审查监督、完善财政体制、创新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预算管理体制;预算规则;预算审议;全口径预算;预算绩效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CJY08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与指标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ZD19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化与规范运行研究”(项目编号:12ZD07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苟燕楠,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200433   预算是政府的血液,预算失灵,遑论善政。[1]一个世纪以来,经济潮涨潮落,社会日新月异,政府推陈出新,各国预算回应现实需要,因势利导,引领变革,历经变迁。本文对发达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梳理力求面向实践前沿,聚焦重大问题,剖析先进经验,总结一般规律;对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未来的构想从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要求出发,力求面向实际需要,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效能。   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为充分发挥预算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世界各国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推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宏观层面控制财政风险,中观层面优化配置资源、微观层面提升管理效率,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控制财政风险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普遍的经济繁荣。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政府迅速扩张,政治家们竞相许诺,福利支出大幅增长。预算领域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充斥着模糊的边界、松散的标准和策略行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赤字和债务规模迅速攀升,预算控制演变为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各国陆续发展出一些控制机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中期支出框架、两步预算法。[2]   1.建立中期预算框架   中期预算框架的目的在于提高预算的可预见性,控制财政风险。以澳大利亚为例,在严峻的财政形势下,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3年为期间预测财政收支状况(每年滚动并根据价格调整),支出部门在限额内按一定标准对项目进行排序,决策部门则集中精力在总量控制、政策调整和部门间资源配置等重大问题上实施决策。 [3] 基线预测是中期预算框架的核心技术,首先,确定在未来将持续的当前政府服务,并对其成本进行测算;其次,综合考虑物价水平、技术条件等因素,测算当前服务的未来成本,形成基线;再者,论证新政策或政策调整对基线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影响。基数定天下,基线预测在微观预算领域由来已久,用款部门将基线作为争取资源的起点,财政部门将基线作为预算平衡的基础。而在财政紧张时期,基线预测的应用则转向宏观预算领域的总量和结构控制,预测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论证政策实施和调整的影响,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持。中期预算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作为控制预算风险的利器,运用不当,则可能成为透支未来的借口。只有夯实管理基础、提高预测能力,同时在制度上约束政治家行为,中期预算框架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2.“自上而下”实施总额控制   传统预算“自下而上”,预算需求由用款部门提出,经相关方层层筛选平衡后形成预算案,在财政宽松时期,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往往超过预设总额,导致财政规模膨胀;在财政紧张时期,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难以调和。两步预算法则反其道而行之,决策机构先“自上而下”明确预算总额及其构成,各功能部门再在预算限额内“自下而上”统筹平衡、细化编制。两步预算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控制预算总额,实现总量平衡,减少不必要的预算冲突;二是贯彻战略方针,整合计划和预算,优化资源配置;三是明确划分预算责任。决策部门集中精力解决风险控制、资源配置等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执行部门则在预算限额内被赋予较大的支出自由,专注于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4] “自上而下”的两步预算法是一次创造性的回归,在形式上回到切块预算,在实质上则强化了预算的控制和计划功能。   (二)优化配置公共资源   预算是政治,也是技术。政治决定预算,建立基本规范;技术辅助预算,提供应用工具。作为政治过程,预算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决策机制,理顺行政——立法关系,体现人民主权,因而殊途同归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