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述评——兼论全要素增长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创造.pdf
第 l9卷 第2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双月-TI】) Vo1.19,No.2
2017年 3月 Journalof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esandBusiness Mar.2017
DOI:10.13504/j.cnki.issnl008—2700.2017.02.O12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 的研究述评
兼论全要素增长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创造
朱翠华
(广东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摘 要: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从微观到宏观改变整个经济社会系统,改变就业、增长、
收入分配等的运行轨迹 。梳理技术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深化对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认识.
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路径和结构效应,同时,也可以为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 “无就业增长”、
收入分配差距等 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创造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700 (2017)02—0096—06
一 、 问题提出
关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 ,迟 日旷久 。机器代替劳动力的现象 自英 国工业革命
爆发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争论百年之久仍是共识少于歧见。尤其是20世纪7O年代 ,以新材
料、新能源技术为主导,以信息及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 ,人们又一次将
就业压力的增长与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联系到一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就业与技术发展相关性研究
的热情 。
如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生产模式 ,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产变
革。当机器人在各类工作场合四处疾走,当3D打印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对 自己创造的科技叹
为观止的时候 ,技术的副作用——劳动力的节省 日益凸显。尤其是中国经济 已步入 以经济增速放缓 以
及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为主要特征的 “新常态”,经济增速 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
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从微观到宏观改变整个经济社会系统,改变就业、增长、
收入分配等的运行轨迹。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中国亟需从技术等的改善中获得更高的生产 、配置效率,
以实现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型模式的转变_】J。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形成 “创造性破
坏”的环境,以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劳动力资源在这一重新配置过程 中将会 同时面临就业 的创造
与消失。
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对于劳动力市场积极应对 “新常态”下因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
增长动力转换而面临的新挑战,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及和谐的社会构建都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收稿 日期 :2016—03—11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创造”(15CRK018)
作者简介:朱翠华 (1983一),女 ,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17年第2期
同时,也可以为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 “无就业增长”、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
角和解决方案。
二、技术影响就业的相关争论
就业数量与结构随着技术的变迁而不断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往往成为人 口学家以及经济学家们不断争论的话题 。为了研究这一话题的最新动态 以及相关前沿,笔者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及系统的回顾与评价。
(一)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或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作用
早在 1739年 ,阿贝 ·迪居埃就将机器看作是 “使穷人和懒汉增加的东西”,认为 “任何工厂不应
使用机器,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就业”l2]。伴随着 19世纪上半叶失业率的高居不下 ,许多学者坚信技术
会造成失业。继工业化带来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机器的恐惧感逐渐降低。然而,20世纪20年代和
30年代失业率的再次攀升,使得一些经济学家们又一次担忧起技术对就业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