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体验性:英语.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的体验性:英语“口语核心词汇”与口语训练 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柏敬泽 引 言 语言是认知客观世界和交流思想的利器,这是不争的事实,毋庸费言论述。掌握英语的重要性亦不必一而再地加以赘述。从初中算起,中国的大学生到大学本科毕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了8年英语,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了10年英语,而能用流利的口语与外国人交谈的大学生为数不多,比例甚低。“哑巴英语”的情况很受社会舆论诟病,“哑巴英语”也成了社会各界指责大学英语教学的时髦用语(buzz word)。由于教学资源和入学生源方面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国内公认的一流名牌大学学生较之地方普通高校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确实强些,但也仅限于阅读理解和笔头能力方面。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难于做到差强人意,似乎已成了人们的共识。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拟就“大学英语”打基础阶段的口语教学和口语训练问题略陈管窥之见。 一、语言的体验性与英语口语核心词汇 语言交流是通过概念、意义的传达得以实现的;语言表述是由体验产生的思想的结果。体验即经验,经验过的事物,我们对它(们)的认知才会深刻,并通过它(们)孕育出个人的思想。当思虑所得无法用语言确切表达之时,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借助隐喻,以此喻彼或以彼喻此,在交谈双方对某个事物都有共同体验的前提下,形成某个概念或意义的可理解性。“隐喻认知”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究其实质,其研究问题的核心在于语言的体验性。 语言的三种性质 体验性 模糊性 象征性 二、英语“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 短语的表意功能特色 浅见认为,就表意功能而言,在口头交际方面,英语的“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的短语有着书面语用词难以替代的功能。它们的表意功能显示出如下的特色:1、简单明了;2、生动形象;3、易于理解;4、语感合格。下面,遵循学界前辈郭绍虞先生倡导的“不先论法,而先论例,则法从例出,而便于实践”②学术研究方法,通过例句来描述英语“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短语的表意功能特色。 注② 参见 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85)第68页。 三、意念框架与英语“口语核心词汇”的运用 “意念”即“念头”或“想法”,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赋予该词条的释义。至于“意念框架”,我们不妨将其视为表达思想的语言架构,即通常所说的句型或句式结构。在同一个“意念框架”之下,可以生成无数的句子。因此,又可把“意念框架”视为人们将内心所思所想付诸于语言时所依托的物化后的外显语言形式,它可以通过听觉或视觉感知。立足于汉语来考察英语,我们发现,汉语中有的“意念框架”在英语中都能找到与之呼应的“意念框架”,例如,我们说“与其……倒不如……”,英美人则说“better﹒﹒﹒than﹒﹒﹒”or“more﹒ ﹒﹒than﹒﹒﹒”,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兹不一一罗列。按照西方现代语言学界先驱索绪尔(F.D.Saussure)的观点,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使用任何一个语言符号系统都能表达人类的思想,只不过思想被物化为言语或文字时有表达形式上的不同罢了。使用汉语表达的“意念”同样也能使用英语表达。 结束语 本文针对地方普通院校“大学英语”这门课的教学实际,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从语言体验观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问题,笔者试图以个人管窥之见来引发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更多的思考。 * 由此衍生出一种语言哲学观点,即,美国学者Lakoff和Johnson 提出的语言体验观。Lakoff 和Johnson的语言体验观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且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embodiment),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我国语言学界著名学者王寅教授对Lakoff 和Johnson的语言体验观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阐释。王寅教授认为,语言体验观的基本观点是:“概念和意义基于感知体验,而感知体验又是基于人的身体构造(包括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大脑),因而人类能用特殊的、一贯的方法来感知客体、他人、空间,以及其间的种种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等认知策略建构出其他概念(包括抽象概念),并通过词汇化形成了语言,因此,语言也具有体验性。”(王寅:2005:59) ① 注① 语言的体验观已引入英语教材编写和英语词汇教学。请参阅《语言的体验性与词汇教学》一文,原文载《中国外语》(双月刊)2007年第3期第44至第48页。 我们的古人对语言的体验性也早有认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始于自身,通过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知和认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