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腌制与熏制.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肉的腌制与熏制

肉的腌制与熏制;第一节 肉的腌制 ;腌制的概念;一、腌制所用的材料及其作用;(一)食盐(Salt);食盐的防腐作用;(二)糖(Sugar);(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唯一能同时起上述几个作用的物质,现在还没有发现有一种物质能完全取代它,据报道,曾研究试用了700种物质以取代亚硝酸盐,但都没有成功。 亚硝酸很容易与肉中蛋白质分解产物二甲胺作用,生成二甲基亚硝胺。 亚硝胺可以从各种腌肉制品中分离出。这种物质具有致癌性,因此在腌肉制品中,硝酸盐的用量应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 据报道,从腌肉制品中摄入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量只占进入人体总量的2%~4%,许多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腌肉中的许多倍。 芹菜中含有1 600~2600mg/kg, 小萝卜中含有2 400~3 000mg/kg, 莴苣中含有100~1 400mg/kg, 马铃薯中含有120mg/kg, 肉中最大残留量只有30mg/kg。 使用量:硝酸钠在肉类制品≤0.5g/kg, 亚硝酸钠在肉类罐头和肉类制品≤0.15g/kg;   残留量:肉类罐头≤0.05g/kg,肉制品≤0.03g/kg。 ;(四)碱性磷酸盐; (五)抗坏血酸盐和异抗坏血酸盐;(六)水(Water);二、腌肉的呈色机理;(一)肌红蛋白的各种衍生物;;(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发色机理 ;2.NO形成 亚硝酸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腌制过程中在还原性物质作用下形成NO 。 (1)歧化反应 (2)抗坏血酸盐和异抗坏血酸盐还原作用 2HNO2+C6H8O6→ 2NO+H2O+C6H6O6 ;3.NO –肌红蛋白的形成 ? 一氧化氮 肌红蛋白 一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一氧化氮肌红蛋白 (3) NO—Mb+热+烟熏 → NO—血色原(Fe++) 一氧化氮亚铁血色原(稳定粉红色) ;(三)影响腌肉制品色泽的因素;1.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用量不足时,颜色淡而不均,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会迅速变色,造成贮藏后色泽的恶劣变化。 用量过大时,过量的亚硝酸根的存在又能使血红素物质中的卟啉环的α─甲炔键硝基化,生成绿色的衍生物。 一般夏天气温高,呈色作用快,可适当少放些,冬天气温低,可适当多放些。 ;2.肉的pH值 亚硝酸钠只有在酸性介质中才能还原成NO. 加入碱性磷酸盐常造成pH向中性偏移,往往使呈色效果不好,所以其用量必须注意。 在过低的pH值环境中,亚硝酸盐的消耗量增大,一般发色的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5.6~6.0。 ;3.温度 烘烤加热可以加快呈色反应 4.其它因素 例如添加抗坏血酸,当其用量高于亚硝酸盐时,在腌制时可起助呈色作用,在贮藏时可起护色作用,葡萄糖由于其还原作用,可影响肉色强度和稳定性;加烟酸,烟酰胺也可形成比较稳定的红色,但这些物质没有防腐作用,所以暂时还不能代替亚硝酸钠。另一方面有些香辛料如丁香对亚硝酸盐还有消色作用。;三、腌制和肉的保水性;粘着性表示肉自身所具有的粘着物质可以形成具有弹力制品的能力,其程度则以用扭转、拉伸、破碎的抵抗程度来表示。粘着性常与持水性平行地表现出来。 通过试验发现,绞碎的肉中加入的NaCl的离子强度在0.8~1.0,即相当于NaCl的浓度为4.6%~5.8%的持水性最强,超过这个范围反而下降。;(一)与持水性、结着性有关的蛋白质;(二)腌制中持水性的变化 非溶解状态 溶解状态 离子强度 未经腌制的肌肉中的蛋白质处于非溶解状态,而腌制后由于受到离子强度的作用,使非溶解状态的蛋白质转变为溶解状态,也就是腌制时肌球蛋白被提出是增加持水性的根本原因。 这种溶胶状态的蛋白质分子表面分布有多种亲水基,由于这些亲水基团的静电作用,使无数极性分子吸附到表层周围,因而形成吸附水层:所以这是腌制后肉的持水性增加的根本原因。;四、腌制方法; (一)干腌法(Dry salt cure);这种方法腌制需要一个月以上。 要经过长时间的成熟过程,如金华火腿成熟时间为5个月,有利于风味的形成。 工艺过程较简单,条件不易控制,水分损失量大,产品的得率低。 ;(二)湿腌法(Pickle cure); (三)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