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握调控基调 完美调控“艺术”
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
○ 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基本思路
○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
○ 注重增长阶段转换期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企业效益的下滑,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得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对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实,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跌幅从5月以来继续收窄,表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动能逐步减弱,正在逐渐筑底。
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专家普遍认为,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的重点、难点。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基本思路。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同时,注重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活和释放增长潜力。
打好“调控”组合拳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特别是从5月底以来,“稳增长”措施出台步伐明显加快:央行在一个月以内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多次进行逆回购操作,货币供给条件明显改善,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营改增试点范围从上海市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启动一批“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同时,密集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有关细则;陆续出台“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
透过这些政策措施,可以看到本轮宏观调控的“组合”策略:一是计划、财税、金融“三大杠杆”紧密配合,既增加供给,又扩大需求,使宏观调控事半功倍;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相得益彰,既调控总量结构,又区别对待不同产业,使宏观调控的效果更为明显。
打出这样的“组合拳”,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不断积累、手段不断丰富,党和政府处置复杂局面能力的不断提高,显示了我国宏观调控“艺术”在不断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上的一些担心和揣测。
在这一轮“稳增长”措施中,由于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引发外界对投资盲目扩张的担心,诸如“4万亿刺激计划要出2.0版本”等议论和猜测不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实际上,这一轮宏观调控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适当加大了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快了政策出台的节奏。同时,对“十二五”规划项目加快了落实步伐,加大了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刊发报道《中国为何不急于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从就业角度分析了中国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文章认为,2009年外国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大幅下降。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和2009年时有很大不同。在本轮持续较长的经济回调过程中,就业压力尚不突出。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会降低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
日渐丰富的中国经验为宏观调控坚定了信心,而当前的经济形势,也使得宏观调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财政政策方面,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而财政赤字率不到GDP的2%,国债余额不到GDP的20%,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货币政策方面,CPI逐月回落为货币政策创造了更大空间,而处于较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我国在稳增长方面仍有很大的运作空间,应把着力点放在惠民生上。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有待完善、需要增大投入的地方。
注重短中期政策的衔接
本轮经济持续回调,是多重周期因素叠加和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正处于10年左右的设备更新周期,全球处在金融危机后新技术和新产业寻求突破的时期。(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多重周期力量交织,使经济运行呈现十分复杂的局面,凸显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二是注重增长阶段转换期短期措施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
宏观调控并不是“万能”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还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正确把握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不能让“看得见的手”变成“闲不住的手”。国家发改委宏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国道社区2010年计划生养任务计划.doc
- 建平易近小区国有地盘室庐房屋征收安置补偿协定书.doc
- 建三江分局2011单.doc
- 建立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理论构想.pdf
- 建文明校园安排-计划表.doc
- 建立长效机制 稳固创先争优.doc
- 建立网上中国日用品市场的计划.doc
- 建筑材料技术指标.doc
- 开业典礼模板(基础版).doc
- 开业前营运计划.doc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1].doc
- 2025年新零售模式下自有品牌市场趋势与竞争力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金融科技投资环境分析:风险防控与机遇挖掘报告.docx
- 食品添加剂零售自有品牌2025年市场增长与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金融科技投资市场分析:风险评估与机遇发现报告.docx
-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有答案】.pdf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docx
- 生物制药中试车间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25:产业协同与产业链布局.docx
- 2025年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生物质能电站中的应用可行性评估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初中英语剑桥英语青少版(第二版)第二级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