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讲电子自旋角动量.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电子自旋角动量 实验发现,电子有一种内禀的角动量,称为自旋角动量,它源于 电子的内禀性质,一种非定域的性质,一种量级为相对论性的效应。 在 Dirac 的相对论性电子方程中,这个内禀角动量很自然地体现在该 方程的旋量结构上。由于 Schrodinger 方程是最低阶非相对论近似的结 果,因此Schrodinger 方程自然也就忽略了它们。换句话说,在电子运 动能量为非相对论性的情况下,自旋作用表现出来是另外一种自由 度,与电子的外部空间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对它的描写只能以外 来方式添加在Schrodinger 方程上。到目前为止,非相对论量子力学所 拟定的关于它的一套计算方法,使人们能够毫无困难地从理论上预测 实验测量结果并计算它在各种场合下的运动和变化。但是,整个量子 理论对这个内禀角动量(以及与之伴随的内禀磁矩)的物理本质依然 1 不十分了解 。 §7.1 电子自旋角动量 1, 电子自旋的实验基础和其特点 早期发现的与电子自旋有关的实验有: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比 如,对应于氢原子2p → 1s 的跃迁存在两条彼此很靠近的两条谱线, 碱金属原子光谱也存在双线结构等);1912 年反常 Zeeman 效应,特 别是氢原子的偶数重磁场谱线分裂 ,无法用轨道磁矩与外磁场相互 ( ) 作用来解释,因为这只能分裂谱线为 2l+ 1 重,即奇数重;1922 年 1 杨振宁讲演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年 155 Stern—Gerlach 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是中性顺磁的银原子束,通过 一个十分不均匀的磁场,按经典理论,由于束是中性的,不受 Lorentz 力的作用。由于银原子具有一个永久磁矩,并且从高温下蒸发出来成 束时其磁矩方向必定随机指向、各向同性的,于是在穿过非均匀磁场 时,磁矩和磁场方向夹角也是随机的。从而银原子束在通过磁场并接 受非均匀磁场力的作用之后,应当在接受屏上相对于平衡位置散开成 一个宽峰,但实验却给出彼此明显对称分开的两个峰,根据分裂情况 的实测结果为± μ B ,即数值为Bohr 磁子。 针对以上难以解释的实验现象,1925 年 Uhlenbeck 和 Goudsmit v 提出假设:电子在旋转着,因而表现出称之为自旋的内禀角动量s , 它 在任意方向的取值只能有± h两个数值。为使这个假设与实验一致, 2 假定电子存在一个内禀磁矩 r v μ 并且和自旋角动量s 之间的关系为(电 子电荷为− e ) r e v = − s (7。1) μ μ c 这表明,电子自旋的旋磁比是轨道旋磁比的两倍。于是,电子便具有 了 v r μ , e,s ,μ 共四个内禀的物理量。根据实验事实用外加的方式引入电 子自旋这一内禀自由度之后,不仅原子的磁性性质,而且原子光谱本 身的一些精细结构,以及在外场下的多重分裂现象,也都得到了很好 的解释。 然而,认为电子自旋角动量来源于电子旋转这一经典图象却立即 遭到否定。假设电子半径为r ,作为定性的估算可以合理地假定 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0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