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讲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DF

第六讲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DF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当今社会,政府管理体系与市场体系、社会组织体系成为控制社会、影响社会的最 大的三股力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政府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 体系,无论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第六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要在完成社会平稳转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选定一 个地区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取得成功的经验,把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级示范区, 进而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才能彻底完成我国从一个模仿追赶型国家到创新引领型国家的转 变。当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工程,要求国家确立创新型政策导向,进行 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 第一节 前瞻性政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在我国这样一个政府强力型国家,政府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极具影响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要求政府的技术政策、经济政策、法制政策等所有政策都应具有创新导向性。可 是,还有许多问题压制着我们的潜能的发挥,阻碍着我们的创新力:首先是尚未形成科技与 经济的良性互动机制。由于政府科技和经济职能相分离,经济部门没有真正把技术创新放在 重要位置上。科研院所与企业、设计单位在技术创新工作上的脱节,造成科技与经济发展的 脱节,资源不能高效配置。其次是企业和创业者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 新投入很低,技术创新的组织机制尚不健全,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还很低,创业者缺乏良好 的创业环境,再者,科技运行体制本身尚需创新。近几年研究开发单位在变小,研究机构和 人员为了经济利益往往成为科研单干户,使科研机构不能发挥群体的合力作用。还有高校的 教育体系需要改革。我国高校作为知识的创新者和传播者,与知识使用者企业和个人之间的 联系少,大学许多课程的设置脱离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不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 伍。最后,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政府的协调 作用减弱的同时,市场机制的作用却没有完全发挥;现有的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体系还很薄 弱,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尚未建立科技人员流动的良好环境,不利于技术与知识 182 的流动和扩散。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科技融资限制过多,阻碍了大规模创新。1 一、以国家创新体系保障技术创新 技术发展的政策创新内容包括:制定整体的国家创新战略、建立技术发展的激励与促进 政策、建设创造环境和协调创新活动。 (一)前瞻地科学地定位国家创新战略 制定创新战略是将国家创新的时间、步骤、任务与目标等进行规范,这将有利于提高国 家创新建设的效率。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 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面对信息化技术的浪潮,1993 年美国政府率先提出了建立“全国 信息高速公路”的宏伟规划,随后着手建立国家保护知识产权体系,重点投资教育、医疗保 健,组织实施一些重大创新项目,同时制定各种配套政策为创新奠定基础。韩国为了迎接 21 世纪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强调要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立国”的政策, 重振国家经济,提出了把韩国建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产业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反映出 政府加强科研的意志和决心。为此,该国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创新五年计划”,并颁布实 施《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同时,对国家科研体制和政策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多项科技与教育计划和工程,为建设中国科技创新 体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包括 1993 年提出的旨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科研水平的“211 工 程”、1996 年提出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工程”、1998 年提出的旨在全面提 高中国创新能力和科技储备能力的“知识创新工程”及旨在提高全面提高中国劳动者素质的 “全民教育振兴计划”等,初步形成了中国创新体系框架。但这些工程与计划的实施,缺乏 一种协调发展战略。各项工程基本上都是政府各部门单独行动,分工较多,合作较少,独立 较多,联系较少,从而造成系统整体的运行效果下降。因此,必须制定整体的国家创新战略。 (二)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与促进政策体系 这些激励创新的政策包括科技企业创新融资政策、加强国际间技术创新的合作和更加灵 活的激励人才创新的政策。 首先,政府应在科技企业融资方面给予特殊政策。由于技术

文档评论(0)

133****0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