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最后的过山瑶(下)
中国最后的“过山瑶” (下篇)
2000-03-21 15:13:53 字号 【大?中?小】【关闭窗口】
告别飘泊的日子
赵正旺家开始盖新房啦!这消息像一阵风吹遍了“过山瑶”村———古力底的前山后垴。赵正旺这几天也是乐得合不拢嘴。“4.16”大水灾后,乡里县里的领导都到他家那个破茅棚看过,看到他家那副破败的样子,这些干部大都流泪了。副县长赵先祺握着赵正旺的手向他保证,一定要让他住上大瓦房,还给了他一个装着200元钱的红包,说是县政府给他的扶贫款。
赵正旺当时老泪纵横,活到了60多岁,那些凄风苦雨的日子真是说也说不尽呀,但他从没奢望过有一天能住上大瓦房。想起自己的一对孙儿孙女每天晚上蜷缩在那一团到处是窟窿的破棉胎里瑟瑟发抖的样子,实在心痛啊。要是有了一间大瓦房,那漫漫的冬夜就不会那么难熬了。可再一想,他又有点灰心。盖房子一要有钱,二要有宅基地,这两样他哪一样都没有,靠什么盖大瓦房呢?大概这只是一场梦吧!
后来他听说,政府这次是下了决心的,一定要帮“过山瑶”们解决住房问题,为这,自治区还专门给县里拨了款。再后来,他又看见县里建设局的人来到古力底,这儿指指、那儿划划,还拉着线量了量,然后告诉他,这块地政府拨给你了,让你盖房子,一分钱也不要。还说,你是属于居住条件最困难的那一类,以前的茅草棚全拆了吧,政府给你家6000块钱,让你盖三间大瓦房。
原来,为了解决“过山瑶”的定居问题,县乡两级政府作了多次研究,决定将“过山瑶”目前临时借住的这些地皮丈量清楚,划定权属,由政府无偿地赠送给他们盖房子用。同时,为了方便“过山瑶”盖房,各种建房手续一律由大发乡统一帮助办理,所应缴纳的建房费也全部免除。另外,本着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的原则,规定,凡是原来住篱笆墙茅草房的,一律拆除重建,政府补助3000至6000元,原本已是土墙而顶子是树皮或茅草的,则掀掉屋顶铺新瓦,这样可以相应地减少一些补助。赵正旺属于完全重建的那种情况。
有了合理的政策,“过山瑶”们不但有了盖新房的能力,也有了积极性。1996年底的初冬,寒气悄悄逼近深山,“过山瑶”们却迫不及待、热火朝天地盖起了房子来。赵正旺等29户建新房的率先行动,换房顶的、给旧房维修加固的也陆续跟了上来。为了建设新的家园,“过山瑶”们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无偿地出工出力。外村的瑶民听说“过山瑶”要盖房子了,也都非常高兴,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忙,而且不要任何报酬。
大瑶山里的气候很特别,临近年关,雨水就多了起来。赵正旺家刚刚把新房的土墙夯好,还没来得及挂瓦,突然来了一场雨,就把两堵土墙给浸塌了。此时离除夕夜还有6天,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赵正旺不住地叨唠着:“老天爷呀,真不长眼,你是存心不让我赵正旺住上大瓦房啊!”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伙青壮年汉子找上了门来,他们是家住距古力底3公里的龙塘和大龙河村的瑶族同胞,进门就说:“别着急,运瓦的事我们全包了。”原来他们是听说了赵正旺家盖房子塌墙的事,专门赶来帮忙的。刚打好的干打垒土墙,特别怕叫雨淋了,但只要把屋顶的瓦铺上,再大的雨也不怕了。正在这节骨眼儿上,他们来帮忙,真是雪中送炭!
这些瑶族同胞最清楚,“过山瑶”能盖上瓦房那是来之不易的。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哪有今天。现在,自己的同胞兄弟遇到了难处,怎能坐视不管?两个村的人一商量,决定出动所有的青壮劳力和马匹,无偿地帮赵正旺家突击运瓦。可赵正旺也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是要到山外去购置年货准备过年的,多少年来一直如此。这一运瓦,岂不破了他们的老规矩?心里很过意不去,便一个劲地表示不好意思。帮工的人却说,有年货过年,没有年货也照样过年,可这房子的事耽误不得,你就别客气了!
瓦,得到40多公里外去运,他们先用车后用船将瓦片运到山口外,然后再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人扛、畜驮运回来。清晨,天还没亮,他们就打着火把出发了;晚上,天黑了,每个人才负着几十公斤重的瓦片举着火把回来。那些日子,一早一晚,山冲里那弯弯的小路上便会出现一条游动着的火龙,那火光照亮了黑夜,也温暖了“过山瑶”的心。
赵正旺家的新居终于赶在春节之前盖好了。曾一家9口住在一个小茅草棚里的赵正旺,做梦也没有想到,临到晚年他终于结束了飘泊的生涯,住进了大瓦房。他激动地说:“是党和政府让我圆了安家的梦!”
1998年1月26日,距大年三十仅剩下一天,大发乡所有“过山瑶”的住房总算全部得到了解决。有29户告别了风雨飘摇的草棚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其他“过山瑶”的房子也修葺一新。与此同时,还建了两所小学,修缮了一所小学。“过山瑶”有家无居、四处飘泊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从县城出发驱车两个多小时,再乘摆渡船越过桂江,沿弯弯曲曲的山路西行10公里,我们终于看到了躲藏在深山中的“过山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