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挖孔桩溶洞穿越方案
人工成孔灌注桩(溶洞及超长桩)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山水黔城项目二期工程高五区,共计有13#~21#共九栋楼组成,均为18~30层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在21#楼西侧、17#楼东侧发现发育有规模较大的溶洞。在其后施工过程中,17#~21#均发现溶洞。后经业主委托相关勘查单位进行补勘,设计院提供正式蓝图。对溶洞部分孔桩,采用揭穿溶洞顶板将基础置于溶洞底板较完整岩石上的施工方案。
由于溶洞埋置深度在35m左右,桩长设计30~40m,部分桩将超过40m。另由于场地地质条件,部分无溶洞人工挖孔桩桩身长度超过35m。此部分人工挖孔桩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因此我司根据以上勘查报告、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对无溶洞桩长超过35m及需穿越溶洞的桩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17#~21#各户型基础及地库施工蓝图。
2、地质勘查报告:
贵州新生代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详勘阶段及补勘阶段的19#~21#《地库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贵州新生代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19#-21#地库、17#~18#《岩土工程勘查报告》(详勘)。
3、规范及标准:
类别 名 称 编 号 规范性文件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建设部建标[2000]85号文 GB50300-2001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行标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 T10-9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9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地标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DB22/11-2000 4、本企业管理文件
质量管理手册 ZJS.MS101-2005
环境管理手册 ZJS.MS102-200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ZJS.MS103-2005
各管理手册相关的程序文件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工程地质岩性
拟建场地位于四方河村,场地位于贵阳岩溶盆地西侧,属剥蚀、侵蚀、溶蚀性低山河谷——斜坡地貌类型,拟建筑物处于:总体呈南高北低的狭长冲沟地带。土层如下:
杂填土:主要成分为建筑废料、黑色生活垃圾、粘土及碎石,结构松散。
残坡积红粘土及粘土:伏于杂填土之下,基岩出露地段缺失。呈褐黄色,局部偶含强风化角砾及团块。性粘,以硬塑~可塑为主。
基岩:
二桥组(Te):为灰、灰黄色厚层至块状层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为主要构成。
三桥组:(Tsp):为灰、灰绿及深灰色薄至厚层砂岩、粉砂岩、夹泥岩构成。上部为砂、泥岩等碎屑岩,中、下部为白云岩、灰岩和碎屑岩。
改茶组(Tgc):岩性为薄层杂色泥岩、砂岩、白云岩和浅灰色、肉红色中厚层白云岩、灰岩。
杨柳井组(Tyl):为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
2 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
场区位于贵阳向斜北端西翼近轴部,处于花溪逆断层上盘。场区内地层均呈整合接触,无断层通过。受花溪断层的影响,地段呈直立产出,倾角多大于80o,局部地层倒转产出。局部地段偶见小型褶曲发育。
场区位于地下水迳流区,地下水总体埋深大,一般均大于20m。场区南侧山坡脚为一伏流入口,该入口位置处于三叠系改茶组地层分布范围。其标高为1087m左右。伏流自南西向北东迳流,出口情况不详。
3 场区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
场区内地层属可溶岩仅为白云岩、灰岩,场区内岩溶仅能发育于场区内杨柳井组、改茶组地层。从地表调查及施工平场情况来看,场区内杨柳井组因岩层单层厚度大,白云岩平面分布广,岩体完整,节理裂隙总体发育少,岩溶发育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以石芽和小规模的溶蚀裂隙为主;改茶组地层因岩层单层厚度相对较薄,岩体较破碎,其顶、底板均为有一定厚度的碎屑岩分布,降雨入渗后受碎屑岩的限制集中于白云岩中迳流,具备形成较大规模的岩溶现象的条件。
4 溶洞分布及情况描述
根据业主后期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目前施工情况,17#~21#楼,19#~21#地库均有溶洞。场区内溶洞具有垂直发育深度较大、水平发育宽度相对较小的特征,属典型的裂隙型溶洞。溶洞主要呈顺层发育,溶洞侧壁多为岩层层面,其延伸方向与场区地层走向相同。实测数据表明溶洞发育分布标高区间为1078.12~1104.51m,但经过洞内实际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地段的洞底均为溶塌堆积物,真实洞底不详。一般溶洞宽度小于7.5m,局部洞段大于12m,溶洞洞高一般2~20m不等,最大可超过20m。根据目前业主提供地质报告,存在多层溶洞叠加现象。如21#楼35#桩存在七层溶洞现象。
三、施工准备
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