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习体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形象看作风.docVIP

[学习体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形象看作风.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体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形象看作风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形象看作风 来源 课 件 w w 5 K j.o M 2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形象看作风 到田间地头,只有泥巴裹满裤腿,才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到农户人家,只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知道百姓的贴身冷暖,所需所求。经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教育,走村入户,调研走访,我是深有感触。 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早春,我趁早走访了大峪桥沟三户在家的群众,一个在院子里烧火做早饭的李敬公老人,给我讲了个故事:1933年春,毛泽东同志曾在江西瑞金沙洲坝调研。了解到该地缺水严重,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村民只能在杂草丛生、水浑浊得怕人的池塘里打水。毛泽东很担心村民健康,找来群众一起商量挖井。他卷起衣袖、裤腿,和村民一道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村民为感谢他,把那口井亲切地称为“红井”,直到今日。 故事告诉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亲力亲为的言行,作出了表率,密切了联系,更赢得群众对他们的拥戴。相反,那些不愿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人,那些热衷于形式主义、下基层走马观花、访民情蜻蜓点水的人,拉开了与老百姓的距离,既影响民生问题的解决,也损伤了干群关系。政府要想在群众中有形象,有威信,每个领导干部必须会当“泥腿子”干部,每个党员必须善于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 作风看似无形,又无处不在。一言一行,一事一物,皆见作风。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好作风,如同具有极强穿透力和感染力的磁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能直指心灵深处,让人心悦诚服、心向往之。 人心向背看作风。老百姓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日穿草鞋,夜打灯笼”的苏区干部,唤起了工农千百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长期锤炼,锻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当年,解放军进入大上海时,指战员们不扰民,和衣而卧露宿街头。这样的一幕幕深深震撼了惯见官骄兵逸的上海市民,使新政权迅速站稳了脚跟。毛泽东一句“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道出了共产党人创造历史的奥秘:以优良作风感动人民、赢得人心。 赢得民心看作风。群众对政府的评判,就是看政府作为不作为,最直接的就是领导的作风。从2004年开始的“3+1”工作,到2006年的“百村富民”工程,一股股甘泉翻山越岭到农家,一条条水泥道路开山劈地连城乡,一个个乡村洗浴初出美如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城乡一体的历史史诗,赢得愚公儿女的齐心赞颂,见证了我市领导干部为民务实的作风。时至今日,“白加黑”“五加二”的乡镇基层干部、扎根农村的村官、为民生难题夙兴夜寐的领导干部……他们传承和弘扬着焦裕禄精神,是新时代的新愚公,堪当为民务实清廉表率,这些中流砥柱已成为我市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石”。 树立形象看作风。基层乡镇很重要,在与群众直接的打交道中,慢慢树立着形象,每个基层干部都是形象,是代表。东山供水工程、天坛山和王屋山供水工程,机关干部吃住在一线,挖山填土,铺埋主支管道近50公里;开山劈路,逢沟架桥,党员干部用双手和肩膀为群众修好“致富路”;农业“三园一基地”、沿黄旅游业“五基地三会所”等项目建设工地,到处都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用一言一行树立着形象,用一举一动感召着群众,这些人都是大峪镇党群关系的基石,都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者。 然而,种种不良作风也是触目惊心,一点一滴分割着党群关系。 有的人只做“虚功”、不出实招,让群众闹心;有的人高高在上、乱拍脑袋,让群众忧心;有的人追求名利、攀比享受,让群众烦心;有的人不问疾苦、挥霍无度,更让群众寒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不扫除“四风”,任其传播泛滥,就会像无形的墙隔开党和群众,像锋利的刀割裂干群之间的信任。在我镇个别部门“白天下乡、晚上回城”,个别干部进村入户“一月一次、走到为止”,脱离群众,致使干群关系日益紧张,矛盾拖大拖炸。信访干部张云泉曾痛陈:群众找不到基层干部的过程,就是群众对我们干部积怨积恨的过程。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不仅是党员干部个人的问题,更是关乎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鉴于现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当其时,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到底有哪些现实困难?公共产品如何实现优化配置?社会管理还存在着哪些短板?小平同志说过,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只有接好地气,才能近距离接触舆情民意。增强公共决策的社会基础,在良性互动中收获信任与认同,就要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诉求,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只有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我们就能为改革发展赢得更多民意资源,为攻坚克难争取更多时间空间,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