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4学时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全国七千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中游地域处于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河南)和龙山文化(湖北)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 (农作物,农具等) 足以证明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 仰韶时期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拥有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主要经济形式为原始农业,同时兼营畜牧、渔猎和采集;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为圆形,额头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人物眼睛细长,鼻梁挺直,神态安祥,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此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这个文化以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许多陶表面光亮如漆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可能与龙山文化有相当的联系。 从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双肩石锄是屈家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出现了彩陶丝轮。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发现,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河南仰韶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农业工具也更灵巧动物方面有家养的牲畜。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 中国的农耕区曾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的转移隋唐以后(北方战争生态恶化)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京都及边防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东南财赋与西北兵甲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总:根据考古发现和专家们的意见,在远古时代至隋唐以前,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历代国都作为政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多设在这些区域比如西安唐以前有西周、西汉、新、前赵、前秦、西燕、后秦、胡夏、西魏、北周、隋、唐、武周、黄齐、大顺十四个政权唐以后,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有谚语为证苏杭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都证明了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北部和西北部以游牧经济为主,而其他地区则以农耕经济为主游牧民族体魄健壮勇猛善战依靠放牧为生加之地理环境的恶劣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经常南下掠夺东汉魏晋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称他们为五胡少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