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比较阅读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3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消散 参与,这里指欣赏 睡觉 只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3.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___ __ _”的语句中。(4分)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猿鸟乱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沉鳞竞跃?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二、【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译文: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1.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2.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3.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月色美好;幽静 三、【甲】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背景:苏轼游松风亭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间事。时章敦为相,东坡知定州,谪知英州,未到任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政治打击接踵而来,然而仍怀着极高的兴致游览了松风亭。文章记录了游览时轻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