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动物的贮食行为.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的贮食行为

一、贮食行为的概念 二、贮食行为的动机 三、贮食对象 四、贮食方式 五、贮食过程 六、贮食策略选择 七、贮食意义 一、贮食行为的概念: 贮食行为是采食行为特化, 与采食行为的区别: (1)动物获得食物后不立即食用. (2)动物对获得的食物进行处理、保存以备将来之需; 。如星鸦在获取球果后用长喙啄出松籽,吞入专门暂存食物的舌下囊中。 (3)动物采食降低了食物丰度, 动物贮食则改变了食物分布格局。 二、动物贮食行为的动机: 食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不均匀分布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例如: 绿色植物有生长期和枯黄期。靠植物籽实生存的动物, 在秋季有充足的食物, 植物籽实成熟后,可能开裂、落果也可能被其他动物吃掉、虫蛀、生霉。于是, 秋熟后可利用的籽实迅速减少。 大型肉食动物捕到猎物的机会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将吃剩的猎物隐蔽起来, 能保证短时期内的食物来源。动物贮存食物, 以调节食物在时间和空间中分布和丰富度, 保证食物缺乏时食物来源。 在北方, 贮存食物, 可以节省冬季觅食时间和能耗。因而, 在季节性环境变化较大的高纬度地区, 具有贮存食物习性的动物比低纬度地区更普遍。 三、贮食的对象: 3. 植物营养体, 如植物叶片, 茎和根也被动物贮存。贮存食物行为存在多种形式。生活在北美落基山区的鼠兔属动物在洞道中堆积贮藏晾干的青草(Shawn F. Morrison ,Graeme Pelchat ,Aaron Donahue and David S. Hik;2009)。 4. 蜘蛛用蛛丝缠绕住活的昆虫等。 四、贮食行为的方式: 食物贮藏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主要方式: 一、集中贮食(larder hoarding) 二、分散贮食(scatter hoarding) 贮食方式并不是严格划分的,有很多种类同时存在两种贮食方式(Vander Wall,1990;Clarke and Kramer,1994;李宏俊和张知彬,2001a)。 分散贮食的原因: 动物为什么要进行分散贮藏,或者说动物进行分散贮食的动机是什么?学者们曾提出过不同的假说,旨在对此进行解释。主要有: 1.非适应性假说 2.缺乏贮藏空问假说 3.避免盗窃假说 4.快速隔离假说 1.非适应性假说(Non—adaptive hypothesis) 在回答为什么动物要分散贮藏食物这一问题时,Yahner 认为分散贮食没有适应性意义,可能只是作为一种退化的、固定的活动模式。 Clarke和Kramer的研究表明,黄松花鼠的分散贮食并不是在任何个体都会随机出现的一种贮食策略,有些个体贮藏的全部食物都表现为分散方式。在种群内处于某些社群序位的个体,尤其是青年个体和带着幼仔的雌性个体,比种群中其他个体表现出更大的分散贮食倾向。同时这些个体在贮食行为上表现出年龄和性别差异;如灰松鼠的分散贮食就存在性别问的差异 这些结果与Yahner所主张的分散贮食只是一种退化的、非适应性的行为模式是相矛盾的。另外,当生境斑块受到侵扰或者贮藏者只能保护少部分食物时,黄松花鼠的分散贮食却随之增加,对此非适应性假说无法解释。因此,这一假说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和验证。 2.缺乏贮藏空间假说(Lack of spacehypothesi) Lockner 通过对一种花鼠(Eutamias ruficau—dus)贮食行为的研究认为,动物之所以进行分散贮食是因为缺少进行集中贮食的空间。由于在其家域中没有能够存放大量食物的合适位点,部分花鼠不得不将食物分散贮藏。对刚刚进入青年期的黄松花鼠的无线电遥测追踪表明 ,其中部分青年个体在离开母亲洞穴之后,没有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洞穴,它们晚上栖身于枯枝堆、小洞或空树洞里。对于这部分个体而言,进行分散贮食可能是由于缺少合适的位点集中存放食物。但是,许多已经获得了自有洞穴的青年个体,依然持续几周进行分散贮食。这并不是洞穴太小不足以贮存过多的食物,它们基本上都是利用成年个体的废弃洞,没有自己挖掘新洞。Hurly和Robertson 发现,合适的贮藏位点易获得性(Availability)影响红松鼠集中贮食的频次,但黄松花鼠即使拥有适于集中贮食的位点,仍然进行分散贮食。Vander Wa11等通过围栏(10 m×10 m)实验发现,虽然在围栏中提供了人工巢箱,拉布拉多白足鼠仍然表现出分散贮食行为,而以前报道认为这种鼠类只有集中贮食行为。很显然,Lockner的假说并不能充分解释啮齿动物的分散贮食行为。 3.避免盗窃假说(Pilfering-avoidance hypothesis)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