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压力容器中的薄膜应力、弯曲应力与二次应力.ppt
1、在边缘区域作局部处理 针对边缘应力的局部性特点,在设计中可以在结构上只作局部处理。如对边缘应力区作局部加强;消除边缘区残余应力等。 2、对于塑性好的材料不作特别处理 由于边缘应力的自限性,只要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产生的边缘应力会自动缓解,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四、对边缘应力的处理 四、对边缘应力的处理 从设计角度,控制边缘应力关键不在如何用繁杂的有力矩理论计算边缘应力,而是应用边缘应力的基本概念在结构上作出改进,从而使边缘应力大大减小,甚至完全消失——按规则设计 1.要注意避免壳体经线曲率的突然变化,以保持几何形状的连续,直线与曲线连接时需加必要的过渡圆弧 2.要注意使焊缝尽量避开边缘应力作用区 3.尽量不采用不等壁厚壳体的焊接 4.有必要时可在边缘应力作用区设置局部加强段或加强圈 5.为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塑性,可采用适当的热处理 第四节 强度条件 一、对薄膜应力的限制(即薄膜应力强度条件) 1.薄膜应力的相当应力 为了使筒壁上的双向拉伸应力能够与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σb、σs、[σ] 等作比较,双向拉伸的薄膜应力σm和σθ 有必要找一个能够代表双向薄膜应力的“相当应力”。 相当应力是根据强度理论对双向薄膜应力进行某种组合后得到的。如果用σr表示双向薄膜应力的相当应力,则回转壳体承受内压时,器壁危险点处的薄膜应力强度条件就是 第四节 强度条件 2.强度理论简介 所谓“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就是指构件受力后,通过构件某一点的各截面上应力的全部情况。 对于某一点处的应力状态,通常是围绕该点取出一个微小正六面体,又叫单元体。由于单元体各边的长度是极小的量,所以在单元体的三对平行平面上的应力,就是过该点的三个互相垂直截面上的应力。 只要有了这三个互相垂直截面上的应力,那么利用截面法便可以求出过该点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所以可以用单元立方体上六个平面内的三对应力来表示构件内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轴向拉伸直杆 受内压的圆筒 第四节 强度条件 只有正应力的平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通常按代数值,依次用σ1、σ2、σ3表示,且σ1 ≥ σ2 ≥σ3。 根据主应力的数值,应力状态分为三类: 当σ3=0时—二向应力; 当σ2 = σ3 = 0时—单向应力(简单应力是复杂应力的特例) 当σ1、σ2、σ3都≠0—三向应力。 第四节 强度条件 强度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当已知构件某点的三向正应力σ1、σ2、σ3(主应力)时,应该怎样判断该点的强度够不够呢? 强度理论:人们通过对各种应力状态下的材料破坏现象的分析,提出的各种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常温、静载(复杂应力状态)作用下主要有两种强度失效形式:一种是屈服破坏,即出现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另一种是脆断破坏,如铸铁拉伸和扭转时的破坏。也即屈服与脆性断裂是强度失效的两种基本形式。 第四节 强度条件 (2)强度理论 四个强度理论:即最大拉应力理论以及最大拉应变理论,和最大切应力理论以及畸变能密度理论。 ①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不论在怎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三个主应力中的最大拉应力σ1 达到了材料的强度极限σb,就会发生断裂破坏。即 σ≤[σ] 该准则与均质的脆性材料(如玻璃、石膏以及某些陶瓷)的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最大拉应力准则适用于无裂纹脆性材料构件,是其断裂失效判据和设计准则。 第四节 强度条件 没有考虑其它两个主应力的影响,也不适用于三向压缩应力状态。 ②最大拉应变准则(第二强度理论) 第四节 强度条件 最大伸长线应变达到材料的极限值,材料就发生脆性断裂破坏,满足虎克定律。 破坏条件: 强度条件: 不比第一强度理论好,一般不用。 ③最大剪应力准则(第三强度理论) 该准则认为:不论怎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发生屈服,其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了材料的极限切应力τmax°。由此: 该准则能够较好的与韧性材料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第四节 强度条件 第四节 强度条件 变形体单位体积内所积蓄变形能称变形比能。包括形状改变比能和体积改变比能。 形状改变比能达到极限值,就发生屈服 破坏条件: 该准则认为:不论在怎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发生屈服,其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微元内的畸变能密度达到了材料的极限值。由此: 该准则对于碳素钢和合金钢等韧性材料的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对于铜、镍、铝等大量的韧性材料也吻合的好。 第四节 强度条件 第四节 强度条件 一般原则如下: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