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邵瑾 第一节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掌握:营养不良主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与分型分度。 熟悉:营养不良的治疗要点。 了解: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原因。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 2、消化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多 4、消耗量过大 病理生理 一、新陈代谢异常 1、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丢失过多,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 2、脂肪:由于患儿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故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 3、碳水化合物:由于供能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使糖原储存不足或消耗过多,常出现血糖偏低。 4、水、盐代谢:由于脂肪的大量消耗,造成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浮肿;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和低镁血症。 5、体温调节能力:能量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较薄造成散热快、血糖降低以及氧耗量、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等,可能是造成体温偏低的因素。 二、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泌尿系统 4、神经系统 5、免疫功能 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 根据患儿体重及身高(长)减少情况,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如下: 1、体重低下型:患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 2、生长迟缓型:患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 3、消瘦型:患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 辅助检查 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但由于其半衰期较长(19~21天)故不够灵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由于其不仅反应灵敏而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少,被认为是诊断PEM的较好指标。 治疗要点 尽早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以及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控制继发感染;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治疗并发症。 护理措施 1、饮食管理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3、预防感染 4、观察病情 5、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6、健康教育 二、小儿单纯性肥胖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的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病因】 1、能量摄入过多 2、活动量过少 3、遗传因素 4、其他 病理生理 肥胖患儿可发生下列代谢集内分泌改变: 1、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应急能力降低,有低体温倾向。 2、脂类代谢异常,常伴有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 3、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水平↑。 4、内分泌改变,肥胖小儿较常见。 临床表现 严重肥胖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 体块指数:指体重/身高(长)的平方(kg/㎡),是判断肥胖的另一种指标。 护理措施 1、饮食疗法 2、运动疗法 3、心理支持 4、健康教育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掌握: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及骨骼改变的特征;治疗要点;健康教育。 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了解:维生素D转化过程和生理功能;发病机制。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镁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的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 1、维生素D的来源 2、维生素D的转化 3、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 3、维生素D摄入不足 4、生长过速 5、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认为是机体试图维持正常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损害的结果。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吸收钙磷减少,血钙、血磷水平降低。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从而加速旧骨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以维持血钙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重症佝偻病患儿可见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及免疫功能等。 临床分期: 一、初期 二、激期 1、骨骼改变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三、恢复期 四、后遗症期 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