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童心说》和晚明思想解放潮流 教学目标 读懂原文。 了解明朝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童心说》具有近代启蒙思想色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意义。 李贽(1527一1602) 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 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主要生活和活动时期是嘉靖到万历年间。(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 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 《童心说》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启蒙精神。 生平简介 26岁考中举人, 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 以后做了20年小官, 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 54岁辞官, 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激烈抨击,因而触怒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 “童心说”的内容 “童心”就是真心(真实的思想感情)。 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主体内心情感和人生欲望。 保持“童心”而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 如何阐释“童心”? “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以“童心”说来作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道理闻见”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 童心是“好察迩言”,“则得本心”(《答邓名府》) 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 “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现实意义和价值 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其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 《童心说》小结 强烈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 其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一种抗争;是对个性的自由解放、自由发展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呼唤;是躁动于封建名教重压下的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是与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 在当时的确振聋发聩的作用,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意义。 王学与晚明文学批评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心学 重一己而轻外物, 重冥会而轻实证, 重以内心的返照为求得真知得主要途径。 心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经世致用精神的消歇; 诗文理论直指人心的新趋向。 宋濂与刘基 宋濂:为文要“明道”、“立教”、“辅俗化民”(《文说赠王生黼fǔ 》)。 刘基:“世有治乱,声有哀乐”,写作诗歌应有“美刺讽谏”的作用。 共同点:汉唐以来儒家文论传统精神。 明初文论主张没有继续繁衍的原因 与明代政治、士风相关; 与心学的兴起相关。 读书种子断绝 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一杀孝孺,则后来读书者遂无种也。无种则忠义人材岂复更生乎。”(李贽) 士对忠义操守的放弃。(明代前期士人儒家政治理想昙花一现后破灭的标志) 王振和工部侍郎王佑 “王侍郎何以无须?” “老爷所无,儿安敢有?” 学术是时代的隐喻 心学反对理学八股积弊,以及世道人心的腐坏,主张直指本心,探索内心道德的真谛。 实际上可以看作在当时险恶政治环境中、在道学腐化的文化环境中,士人寻求驰骋心理自由的空间,在心灵主体拓展的一片新天地,是解决士人群体人生困境的方案。 理学大儒、心学先驱的薛瑄 “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 论学重一己之体验。(工夫在“夙夜饮食男女衣服”等万物之间) 饮食男女无不可道,诗文题材十分广泛。 不作道学语,而要发之自然,抒写心中所不得不言者。 陈献章(陈白沙) “道也者,自我得之,自我言之,可也。” “夫人所以学者,欲闻道也。苟欲闻道也,求之书籍而道存焉,则求之书籍可也;求之书籍而弗得,反而求之吾心而道存焉,则求之吾心可也。” “学必有源,静而反观乎此心之体,得其自然而不假人力。” 社会/自我,依傍宋儒/追求自得,学习经典/静中自悟 天下之道原自吾本心 王守仁 《明史·儒林传》: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 中国文学思想从早期得物感说向晚期得性灵说转变得关键人物之一。 心即理 我即理。 价值评判的权力归于自我,空前突出主体地位,从而使士人的人格得以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