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落采矿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崩落采矿技术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崩落采矿法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 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 6.1 煤层厚度变化 煤层是泥炭层经煤化作用转化形成的 ,大都呈层状或是似层状。 煤厚变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划分为两类: 1、原生变化 2、后生变化 6.1 煤层厚度变化 ——指泥炭层在接受上部沉积物覆盖前,由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包括四种原因: 地壳不均衡沉降、 泥炭沼泽古地形影响、 河流同生冲蚀、 海水同生冲蚀 6.1 煤层厚度变化 ——指煤层被沉积物覆盖后,或者整个煤系地层形成以后,由于: 河流冲蚀、 构造变动、 岩浆侵入、 岩溶陷落柱、 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 后生变化引起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 a、由于夹矸与煤层混杂,造成灰分增高。 b、顶、底板岩层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与煤互相穿插。 c、在煤层增厚与变薄区,煤层结构遭到破坏,煤呈鳞片、粉沫状。 d、沿煤层走向或倾向,煤层增厚带或变薄带交替出现。 2)回采工作面的探煤厚工作 在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工作面中,为了准确控制各分层的回采厚度,仅根据回采巷道中的煤厚点是不够的,一般还要在上分层的回采过程中,既测量实测采高,又按一定间距探测下分层煤厚。 工作面探煤点间距:沿走向的间距一般为15米左右,沿倾向的间距视煤厚变换情况而定,一般为5—10米。 工作面探煤厚的方式: ⅰ 回采第一分层时,一次探测煤层全厚。 ⅱ 回采第一分层时,只探测下一分层厚度 煤层分叉形式很多,根据分叉后稳定情况分两种,一是分叉后,各分层分布较稳定,在勘探时已查明,生产阶段主要进一步控制可采分层的分布和分合区界线。另一种是分叉后,仅有一层保持稳定既主煤层,其它分叉很快尖灭,这种分叉勘探阶段不易查明,甚至出现层位对比上的错误,生产阶段必须探明。 1)煤层呈多层且比较稳定的分叉,在稳定的厚度较大的煤层中布置巷道,探测其它分层的分叉情况。 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 岩浆侵入煤层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点 1、产状和形态 1)岩墙: 2)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层层面 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它可以 沿煤层顶、底中间侵入,也可吞 蚀整个煤层。 (1)岩床的形态:根据矿井观测有以下几种:层状、似层状、串球状、树枝状。 (2)剖面类型: ⅰ、厚层侵入型: 整个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 三、岩浆侵入煤层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点 三、岩浆侵入煤层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点 三、岩浆侵入煤层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点 三、岩浆侵入煤层 (二)岩浆侵入煤层的活动特征 1、岩浆上冲通道 岩浆上冲通道往往是断层或裂隙,表明岩浆侵入活动与地质构造有关,这种断裂是岩浆侵入前就已存在的断裂构造。 2、岩浆侵入层位 侵入体有选择层为的特点,往往是侵入煤层或较松软的泥岩岩层。 三、岩浆侵入煤层 (三)侵入体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均一性。煤层不连续,使采区、工作面布置困难。 2)使煤层灰分增高,粘结性减弱,降低了工业价值。 3)煤层硬度增大,降低了工程进度。 4)减少煤炭储量,缩短服务年限。 三、岩浆侵入煤层 (四)对岩浆侵入体的观测和探测 1、观测内容: 1)岩浆岩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2)侵入体产状、形态、厚度及范围。 3)查明侵入体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4)观察煤层被破坏的情况 包括侵入体与煤层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 天然焦的宽度 煤层的变质程度等 三、岩浆侵入煤层 (四)对岩浆侵入体的观测和探测 2、探测工作 1)当岩浆侵入厚煤层时,无论沿顶或底掘进,隔一定距离均应探测一次岩浆岩和煤厚变化。 2)对于一些中厚煤层或薄煤层,可在同一煤层中布置钻孔或探巷查明侵入体范围也可从邻近的巷道中打钻孔圈定侵入体的范围。 三、岩浆侵入煤层 (五)采掘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1)对岩墙的处理: (1)查明岩墙的成因; (2)掘进巷道遇岩墙,可按原计划直接通过 (3)工作面遇岩墙: a、岩墙沿倾向或斜交方向分布,重开切眼。 b、沿走向分布较大的岩墙,将工作面分成 上、下两个小面回采。 2)对岩床的处理(钻探和巷探圈定范围的基础上,觉得回采方案) (1)对大片岩浆分布区,残留煤层很薄,采区、工 作面布置时要设法避开。 (2)对串球状侵入体,对煤层破坏不严重,工作面可直接推过。 (3)对于厚煤层中部的侵入体,可进行分层回采。 6.1 煤层厚度变化 四、煤层厚度变化的研究——观测和探测(工作方法) 2、煤层变化的探测——(1)煤层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