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新议.doc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新议.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新议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新议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改变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试图从化学课堂教学提问这个角度入手,联系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一点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提问 众所周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学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下从三个方面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一、教师应遵循原则设置提问情境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必须要有一个熟悉的、使他们感兴趣的心理环境,学生只能在真实的、紧张的、愉快的情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思维活动。所以作为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创设与学生实际切合的提问情境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起点行为而定的,如果不清楚学生的起点行为,那就会出现学生不要“听”或“听”不懂的现象。如果学生的起点行为是错误的,那么以后的教学无论有多“好”,课堂提问有多巧妙,学生最后的所得将可能是错误,象这样建在沙丘上的问题要彻底避免。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创设层次分明的连续性的提问情境 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处于同一水平上,同一水平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设置的问题应有梯度。如果教师的提问总是一些“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之类的低层次的提问而缺乏“怎么样”“为什么”“假如…又…”等等之类的高层次提问,对学生的思维的激发就显得乏力。选好问题的切入角度,突出激趣、激疑,选好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和问题的思考角度,使所提问的问题具有争议性,层次性,起到对学生激趣和激疑的作用,让学生始终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 3、创设气氛和谐、安排科学的提问情境 提问时的语气和语调不能生硬,措词要恰当,教师的教态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决不能出现教师一提问,学生就紧张、害怕的现象,否则就失去提问之目的,达不到好的效果。提问的数量科学、合理,传统课堂上,一般教师一堂课提问次数平均只有6次左右,根据一些资料表明,按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45分钟的教学单元提问次数一般不少于12次,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课堂上的提问变成“满堂问”,这样的提问方式无疑又回到“满堂灌”了。 二、引发学生思维的几种常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 1、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化学课前后内容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例如:在上过氧化钠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可进行如下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宇宙飞船是密封的,那宇航员是如何呼吸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把液态氧装在飞船上就可以了。这时,教师又问:那宇航员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如何处理呢?此时的学生定会议论纷纷,教师可在恰当的时候作如下发言:最好能找到一种固体物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同时生成氧气,那问题就解决了。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来回答这一问题。于是学生就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等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 ①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②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拓展)a、C3H7OH和C6H12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问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b、由C6H12O、C3H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