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脉络丛乳头状瘤.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名】脉络丛乳头状瘤

【疾病名】脉络丛乳头状瘤 【英文名】papilloma of choroid plexus 【缩写】 【别名】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ICD 号】M9390/3 【概述】 脉络丛组织由特异性的脑室神经上皮分化而来,有作者认为是某段脑室壁 的室管膜细胞衍化形成,其主要的功能为分泌脑脊液。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 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泌脑脊液的特性,一般生长缓慢, 极少发生恶变。 【流行病学】 脉络丛乳头状瘤较少见,仅占脑肿瘤的 0.5%~1%,占神经上皮肿瘤的 1.7%~2.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1.6∶1。虽然肿瘤可见于各年龄组, 但好发于儿童,占儿童颅内肿瘤的 1.8%~3%。约45%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在 1 岁内发病,74%在10岁以内发病。1岁以内脑瘤患儿中脉络丛乳头状瘤占 12.8%~14%。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有所不同,在儿童多见于侧脑室而在成人 多位于第四脑室,肿瘤在侧脑室者多位于三角区,亦可发生在颞角、额角和体 部。发生在后颅凹的脉络丛乳突状瘤除可见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或第四脑室内 外,亦可见于脑桥小脑角区,后者系肿瘤原发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或第四脑室 内,经过外侧孔突向小脑角所致。发生在第三脑室者少见。由于脉络丛组织的 胚胎残余异位发展,使得肿瘤偶尔发生在大脑凸面。儿童期肿瘤位于侧脑室者 占总数的67%,第四脑室占 19%和第三脑室内占 14%。 【病因】 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SV40病毒可诱发脉络丛乳头状瘤,人乳头状瘤病毒 E6、E7癌基因亦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尚无与肿瘤发病直接相关的证据。 【发病机制】 脉络丛乳头状瘤多沿脑室内生长,一般体积不大,形如菜花,结节样生 长,暗红色,表面呈不规则的乳头样突起,与肿瘤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肿瘤 表面呈细小的乳突状或颗粒状,亦有人称为桑椹状。切面粗糙且组织易于脱 落,质地较脆,很少发生囊变和出血坏死。亦可见到细小的钙化颗粒。 光镜下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形态如正常脉络丛组织,表现为在基底层间质 上整齐排列的单层矩状或柱状上皮细胞,常常以假复层 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疏松 结缔组织的轴心周围,形成细小的乳突状结构,乳突中心有丰富的血管,乳突 的轴心往往可见到有球形的钙质沉着,称为钙化小体。很少见到肿瘤细胞的核 分裂象 。间质由小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此为与乳头状室管膜瘤相鉴 的要 点。部分肿瘤有纤毛与生毛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脉络丛乳头状瘤中GFAP、 S100、细胞角质素及 transthyretin 呈阳性反应。其中 transthyretin 被认为 与脉络丛乳头状瘤具有相对特异性。在少数尸检病例 中,可发现有脉络丛乳头 状瘤在软脑脊膜上种植,但此类病例往往无播散症状。 脉络丛肥大由 Davis于1924年提 出,主要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内脉络丛增 大,伴有先天性脑积水 。与双侧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不同,虽然脉络丛组织 过度分泌脑脊液,但组织学未见肿瘤改变。 电镜观察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单层柱状,排列成乳突状,有明显的顶端至基 底 的方 向性,瘤细胞表面富有生长旺盛的微绒毛,顶端联结以连接复合体—— 闭锁小带和桥粒,侧面细胞膜呈交指状态,基底面平滑,附着于基膜上。纤毛 混杂于微绒毛之间,胞质内可见成簇 的基体,偶见横纹 的小根,胞质电子密度 不一,从而可呈现明暗细胞相问,可见大量线粒体和丰富的糖原,糖原和纤毛 在婴儿脉络丛乳突状瘤尤为突出,成年和老年则无此 征。一般没有胞质丝, 偶尔胞质丝突出,向室管膜细胞分化。胶质丝随正常脉络丛的老化而表现突 出,此亦为老年脉络丛乳突状瘤的 征。胞核呈圆形或多边形,位于细胞中 心 。乳突中心的血管内皮细胞为开窗性,具有滤过功能,此为肿瘤过量产生脑 脊液的超微结构证据。 恶性脉络丛乳突状瘤占总数的 10%~20%,呈浸润性生长,有局限性坏死, 组织学上可以见到肿瘤细胞的异形性,瘤细胞出现大量的核分裂象 。尽管肿瘤 呈现恶性的组织学表现,但大多数仍保持其乳突状结构 点。电镜观察除保留 良性脉络丛乳突状瘤的某些 征外,尚可出现一系列间变性改变,瘤细胞呈片 状排列,失去乳突状和方 向性排列,细胞间连接发育不良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