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论语_中_也_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论语_中_也_的研究

语言文字修辞 《 论 语 》 中 “ 也 ” 的 研 究 ○杨希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摘 要】“也”是《论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它可用于句尾,也可用于句中。在不同的句子里表示 多种不同的语气。 【关键词】论语;也;语气 《论语》中的“也”共出现528 次,是最常见的语气 矣,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 词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停顿。依据不同的句意, 《论语》中作主语的代词绝大部分都是“是”,其次 可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 是“女”。它们或者代人,或者代物,“也”在句末都表示 “也”在句子的位置很灵活,可用于句尾,也可用于句 判断语气。 中。本文根据“也”在句子中的位置来描述它在《论语》 3.主语后带有“者”的。如: 中的性质和用法。 (1)起予者商也!(《论语·八佾》) (2)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论语·季氏》) 一、“也”用于句末 (3)孔子曰:“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 “也”用于句末(不包括与其他语气词连用者)共 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表示人或者事物,“也”在句末 399 528 76% 都表示判断语气。 有 例,占出现总次数( 次)的 ,此种用法 最多。根据“也”前的谓语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类, 4.主语为分句。如: 各具特点。 (1)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 73 佾》) (一)谓语为名词共有 例 1.主语为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如: (2)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1)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3)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论语·泰伯》) (2)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主语不是单个的名词或者短语,而是复句,为的 (3)伯夷、叔齐何人也?(《论语·述而》) 是对复杂的事理做出判断说明。 (4)鲁卫之政,兄弟也。 (《论语·子路》) 265 (二)谓语为动词共有 例 作主语的名词要么是普通名词,如“君子”“耻”, 1.表示判断语气。如: 要么是专有名词,如“伯夷、叔齐”;有的是名词短语, (1)非其鬼而祭之,陷也。 (《论语·为政》) 1 2 (2)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如“鲁卫之政”。名词谓语对它们加以说明,()、()、 3 4 (3)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论语· ()例表示判断语气,()例表示陈述语气。 2.主语为代词。如: 子张》)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 (4)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论语·子罕》) 政》)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