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考题题库.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考题题库

社會心理學期末考 社會工作系 9629111 王玟鈞 手機:0932756765 請您說明您對您個人的自我有何看法?並且以您個人之成長經驗說明您的自我是如何形成的? 請說明Havland 和Weiss等人之說服過程及其相關因素。 一、說服的學習傳播模式:根據人們在學習時的認知步驟,將會影響到學習歷程的因素分類。 學習新訊息的步驟分別為:注意(attention)、理解(comprehension)、接受(yielding)與記憶(retention)。而有四種類別的因素會影響到上述的學習歷程: (一)訊息來源的特色:說服者本身的特性 溝通者本身的信用是重要的因素。 1、專業性(expertise):專家的言論比非專家更有影響力,訊息觀點與一般人差距愈大時,專家的影響大。 2、可信任度(trustworthiness):專業性為主要的影響因素。發言反對自己利益者較易令人信任,比較可以說服他人。 3、吸引或喜歡程度(attractiveness or likeability):外貌美麗的說服者,其說服效果高於外貌吸引力底者,例如廣告的明星。 4、訊息涉入度(involvement):專業性與喜歡程度等說服者的正面特質有說服效果,但是上述效果有其限制。當人們對一係事相當在意或是與己身利害攸關時,上述因素的效果便減少許多。受試者認為訊息內容與他們無關時,名人的說法有效;但若是訊息的內容與己身有利害相關時,則說服者的專業性及斂引力都不能產生說服效果。 5、睡眠效果(sleeper effect):折扣線索假設(discountinh cue hypothesis)即說服者的負面特性成為使說服訊息打折扣的線索,人們可能將誰說的與說些什麼內容分別儲存於記憶中的不同部分,因此隨著時間過去會遺忘這是誰說的折扣線索。折扣線索的呈現時間是睡效果發生與否的關鍵因素。如果在聽說服訊息之前就先知道折扣線索,說服效果便不會發生;說服效果只發生在先聽完說服訊息,而後才知道訊息來自誰的條件之下。 (二)訊息本身特色 1、數量與品質:說服訊息中所含的論證數量會影響說服敦果。但數量愈多並不代表愈好,過多的訊息可能會使接受訊息的人沒有時間思考。論證的品質也很重要,被說服者如果是處於高度涉入的狀態,他會用心思考,此時大量的欠缺說服力的論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不如少量的強而有力的論證來得有效。反之如果說服者不是那麼的在意與用心,那麼訊息的數量會有影響。 2、單面訊息或是雙面訊息 3、恐懼訴求(fear appeal):強烈的恐懼註求並不一定會引起態度改變;相反地,它可能引發人們的挫折與自我防禦,進而有意地忽視該訊息。原因在於如果強烈的恐懼訴求超過接受者可以因應的程度,掖受者會產生防禦反應,拒絕接受訊息,甚至於產生反彈效果。 (三)訊息接受者特色:訊自接受者的教育程度、智力、自尊心(self-esteem)與認知需求,階會影響他對說服訊息的接受程度。教育愈高,注意理解及記憶能力愈佳,說服性亦愈佳。McGuire發現智力與說服性間呈U型關係,智力低與高者均較難被說服,尤其教育、智力與自尊愈高,對訊息的理解力愈強(具正相關),但因較有主見,而減少其對訊息的順從度(具負相關)。訊息呈現的次序則影響不同:接近效果(較後呈現的訊息)對低認知需求者影響較大,初始效果(先出現的訊息)對高認知需求者影響較大。(四)訊息表達管道:指以平面(適合提供理性的雙面論證型訊息)或電子媒體(應呈現簡短的摘要式訊息)來傳播,也會影響到說服效果。二、經由行為改變態度:(一)Festinger以認知失調理論來預測人們在做出行為或決定後,態度的變化。失調:指當態度與行為矛盾時,一種負面的動機狀態,並造成壓力。人們會以三種方法來調整:1.改變行為:不容易2.減低失調感受:酗酒、藥癮等3.改變態度,使態度與行為一致。(二)與態度不一致的行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才會誘發失調感與改變態度:1.缺乏行為的合理解釋。2.選擇行為的自由:個人的行為是出於自己的意志,或者最少他覺得如此。3.不可更改的承諾:當行為不容易或不能更改,才會改變態度。4.預見行為後果。5.為後果負責。6.心力:人們會改變態度來合理化他的努力是值得的。三、深思可能性模式與法則──系統模式:1.由Petty Cacioppo(1986)提出「中樞途徑」:當事件與己有利害相關時,即有動機仔細思考,並產生自己的論證想法。「邊緣途徑」:當缺乏理解訊息的能力與動機、在分心的狀態,或事件不重要時,人們不會用心思考,而依賴某些與說服訊息有關的邊緣線索做反應。法則─系統模式:Chaiken(1987)提出。指當人們有動機與能力去思考說服訊息時,他會系統化的蒐集相關資料與思考論證;但是當缺乏動機與能力時,如果有可以使用的迅捷判斷法則,他們會使用這些法則來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