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比较分析doc
内容摘要:服务产品本身具有无形性的特征,较之实体产品的评价更为复杂,这就增加了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风险性。因此,如何选取科学手段评价企业的服务质量,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介绍了两种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以期能够对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服务质量 Kano模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如何选取科学手段评价企业的服务质量,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介绍了两种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评价及比较分析。 Kano模型介绍及其理论评价 (一)Kano模型介绍 1984年狩野纪昭引申双因素理论,对质量的认知也采用二维模式,即使用者主观感受与产品/服务客观表现,提出了著名的Kano模型(见图1)。 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狩野纪昭将产品/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5 类: 无差异质量。即质量中既不好也不坏的方面,它们不会导致顾客满意或不满意。例如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赠品。 逆向质量。指引起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和导致低水平满意的质量特性,因为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有相似的喜好。例如一些顾客喜欢高科技产品而另一些人更喜欢普通产品,过多的额外功能会引起顾客不满。 一维质量。一维质量特性充分时会导致满意,不充分时会引起不满,它们是被公司宣传或用于公司间竞争的质量特性。例如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旅行社为游客提供新景点、新线路服务,但是当游客发现所谓的新景点不过是旅游产品加工厂时,会感到上当受骗。 必备质量。必备质量特性充分时产品才能合格,不充分时会引起不满。例如食品安全是餐饮业服务质量的底线,环境再优美、价格再优惠也无法平息因食物不洁引起的愤怒。 魅力质量。魅力质量特性可以被描述为惊奇或惊喜的特性,其充分时能够引起顾客满意,不充分时也不会引起不满。在其他相同的情况下,具有魅力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更加吸引顾客,更易培养顾客忠诚,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二)Kano模型理论评价 Kano模型为设计产品战略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通过魅力质量,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顾客评价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面。在过去的20多年中,该理论赢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同,魅力质量被应用在战略思考、商业规划和产品开发方面,强调从创新、竞争力和产品柔性学习中汲取精华。但是Kano模型和二维模式并不是总能提供明晰的绩效属性重要性分类,特别是当几种特性比较接近或位于两个边界时,重要程度很难转换,这对期望获得准确行动方案的新手来说,尤为困难。研究表明,随着所涉及产品和服务的不同,质量特性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如果在监测质量特性重要性时耗时太多,还将引发其他问题。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介绍及其理论评价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介绍 1985年,美国学者Parasuraman、Zeithamal和Berry首次提出了服务质量5差距模型,后经Cutry、Luk和Layton的发展,目前该模型已扩展为7差距模型(见图2)。由图2可见,该模型的上半部分与顾客有关,而下半部分则与服务提供者有关。其中,顾客所期望的服务是顾客过去的服务体验、个人需要和口碑传播的函数,同时,它还受到服务企业营销宣传的影响。顾客所体验的服务在模型中称为感知服务,它是一系列内部决策和活动的结果。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中各质量差距含义如下: 差距1——顾客期望与管理者认知间的差距。原因在于缺乏市场调查,向上沟通的渠道不畅通,管理层次太多。 差距2——管理者认知与服务标准间的差距。原因在于对服务质量缺乏承诺,认知的不可预见性,任务标准不明确,没有设定目标。 差距3——服务标准与服务传递间的差距。原因在于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人、设备与工作的配置不当,监督控制系统不力,体察不周,缺乏团队合作。 差距 4——服务传递与外部沟通间的差距。原因在于水平沟通不足,喜欢过度承诺。 差距5—— 顾客期望与顾客服务感知间不一致。原因是个人需要、口碑传播和过去的服务经历对顾客期望的影响大于服务的提供者。 差距 6—— 顾客期望与员工感知间的不一致。原因在于一线服务人员对顾客期望的认识不统一。 差距 7——员工感知和管理者认识间的不一致。原因在于服务的提供者与管理者对顾客期望认识不统一。 (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理论评价 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可以将产生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准确地找出,有利于企业对症下药,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SERVQUAL评价法可以更好地理解顾客感知质量,可以更好地追踪服务质量的变化趋势,对服务质量的衡量比较全面。但是Carman(1990)指出,SERVQUAL的5个要素并不都是“中性”指标,对不同的行业并不具有完全的适用性。Teas(1993)认为简单地将“感知”与“期望”之差作为度量感知服务质量的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