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新福的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新福的论文

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 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 朱新福 内容提要:托尼·莫里森的文化语境是西方经典文学传统与黑人族裔文化结合的历史语 境。她强调作品的政治意义和影响 ,主张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 , 即“黑人性”,提出了黑人 特有的文化语境。一方面 ,莫里森的目标是“矢志不移地书写黑人文学”,始终以表现和探索 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 ,并把那些公认的已证实为黑人艺术的原则作为她的创 作任务和艺术宗旨 ;另一方面 ,她的族裔文化语境以及她的美学观并不局限在种族和政治意 识形态领域 ,而是突出黑人文学创作的精髓之处 :展现黑人的悲剧命运及其“失落”和异化 ; 强调读者的参与以及作者和读者的密切关系 ;重视文本的口述性质和黑人音乐的独特作用。 这些要素构成了莫里森独有的族裔文化语境和美学思想。 关键词 :莫里森  黑人性  族裔文化  文化语境  美学思想 ( )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 Toni Morrisob , 1931 - 是 20 世纪美国文坛崛起 的众多的黑人作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 ,她的主要 ( ) ( ) ( 作品《最蓝的眼睛》 The Bluest Eye ,1970 、《秀拉》 Sula , 1973 、《所罗门之歌》 Song of Solomon ,1975) 《柏油娃》、 ( Tar Baby , 1981) 《宠儿》、 ( Beloved , 1987) 《爵士乐》、 ( Jazz , 1992) 、 ( ) 《乐园》Paradise ,1998 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然而,在众多的评论中 ,批评家们 通常把重点放在莫里森小说的叙事手法、语言特征、对作品主题寓意探讨等方面 ,而对她的 族裔文化语境的探讨却不多见。综观莫里森的作品及其创作历程 ,我们发现 ,莫里森的创作 既受到美国黑人文学传统的影响 ,又受到西方经典文学的左右 ;她的创作中既有继承的一 面 ,又有开拓创新的一面。她强调作品的政治意义与影响 ,主张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 , 即 ( ) “黑人性”Blackness 。一方面 ,莫里森坚持认为她的目标是“矢志不移地书写黑人文学”,始 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 ,并”“把那些公认的已证实为黑人艺术 ( ) 的原则作为她的创作任务和艺术宗旨”“Memory ”389 ; 另一方面 ,她的族裔文化语境以及 她的美学观并不局限在种族和政治意识形态领域 ,而是突出黑人文学创作的精髓之处 :展现 ( ) 黑人的悲剧命运及其“失落”displacement 和异化 ;强调读者的参与以及作者和读者的密切 关系 ;重视文本的口述性质和黑人音乐的独特作用。这些要素构成了莫里森独有的族裔文 化语境和美学思想。 1. 莫里森的“黑人性”政治话语和美学观 20 世纪 60 年代是莫里森开始步入文坛的时 代 ,这是一个对艺术作品和政治舞台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的时代。对于莫里森来说 ,艺术以 ( ) 某种方式脱离政治领域的论调 ,是“艺术/ 政治伪辩论”“Preface ”ix ,是荒唐的 ;和拉尔夫· ( ) 艾里森 Ralph Ellison 一样 ,她崇尚的艺术既有美学功效又有政治影响。她说 : “我认为,一 朱新福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比较文学博士生,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54 · 外国文学研究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