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七艺考研 / 艺术生考研权威专业辅导学校
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
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
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
(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
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
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做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
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
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政
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
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
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
影响。
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
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
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
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建筑艺术虽以个体形式出现,但它同周围环境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而它同环境的
谐调往往体现出人的意志,品格,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所有艺术中,建筑艺术最具有稳定性、长
久性,一旦建成往往可以保存千年
(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建筑又以它那巨大的体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分外引人注
目。正因此,建筑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完美,还需注意它同周围环境谐调,,构成一种建筑群体的整体美。
(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建筑艺术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宽泛、笼统的象征性。建筑艺术的象征性主要体
现在一些以观赏为主的政治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之中。例如古今中外统治阶级所建的宫殿、会堂之类;
大多曲折地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势和气派,其规模、形式、结构大多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北京的
故宫,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4.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1
七艺考研 / 艺术生考研权威专业辅导学校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显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
特色。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艺术风格的基
本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独创与继承。风格最突出的表现是它的独创新颖。艺术贵于创新,风格则必须创新,必须是独一无二、
不可重复的。它要让欣赏者通过作品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它的作者,而决不与其他作者相混淆。左拉在赞
扬都德小说时曾说;“把他的作品放在许多作家的作品里,我们也能认出哪一页是他的,因为他的文章有
自己的生命。”当然,独创的前提是继承。合理的继承、吸收,再加上自己独到的体验感受,富于个性的
表现传达,才形成了艺术家的独创性。
(2)稳定与渐变。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整体特色,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风格
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地持续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风格一经形成,就永远停止在一种特色上,成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步进驱动器使用说明(am—202a).pdf
- SOCAY瞬态二极管SMAJ6.0A型号规格书.pdf
- p (b) 表示b的谱半径若aecnx的比较矩阵m (a.pdf
- 籼稻二元不育系9730A及三交种的初步研究.pdf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pdf
- p1-78索拉大力神130部分技术协议.pdf
- 新加坡小1小2关键英文素质教育简介(B) P1&P2_Key_EL_Competencies_Brief_V1.pdf
- lenovo A1原理图_P1_20110331.pdf
- 孕早期血清β-HCG、E2、P联合测定及E2_P比值的临床意义.pdf
- Banach空间中非Lipschitzian交换.pdf
-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考试题型、考研笔记资料.pdf
- 2016年北影电影导演剧作考研复习参考书资料 经验分享 复试面试流程 考研讲义.pdf
- 李商隐诗歌的直觉思维特色及其成因.pdf
- 2016年北电管理系电影市场营销(专业学位)考研官方参考书目及答案解析 考试大纲 北影考研 作品要求.pdf
- 陈晓明汉语逃离.pdf
- 审美生活_自由_时间_蒋孔阳美育思想萃要_黄宝富.pdf
-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剧本创作考研参考书、复习大纲.pdf
- 浅议茶艺的自然美和人格美.pdf
- 民族符号与工业设计.pdf
- 汉语文学的_逃离_与自觉_兼论新世纪文学的_晚郁风格_.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