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交换技术-第1章绪论剖析
现代交换技术
第1章 绪 论
陆 以 勤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类似于IETF结构中的SIP服务器,处理用来控制用户多媒体会话的信令消息,建立会话。这是MSC(移动交换中心)呼叫控制功能的一种发展。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SGSN: serving GPRS supporting
node
GGSN: Gateway GPRS
supporting node ;主讲;教材;交换与通信网;1.1 交换与通信网;无交换的多个终端要实现相互间通信,必须以全互连的方式两两相连。
若终端数为n,则线对数为C2n= n(n-1)/2
(当终端n=100时,线对数=100X(100-1)/2=4950); 图1-2 多用户全互连通信 ; 图1-3 引入交换节点 ;;1.1.2 交换式通信网;多个交换节点组成的通信网; 图1-5 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SS7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交换节点接续类型;1.通信网的定义;2.网络工作方式; 图1-7 无连接网络的工作原理 ;?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主要区别如下:
(1)面向连接网络对每次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传送信息、释放连接三个阶段,而无连接网络并不为每次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2)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必须为每一个呼叫选路,一旦路由确定连接即建立,路由中各节点需要为接下来进行的通信维持连接的状态;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必须为每个传送的分组独立选路,但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
(3)用户信息较长时,面向连接方式通信效率较高;反之,使用无连接方式要好一些。;1.2 通信网分层模型;Tasks involved in sending a letter;OSI Layers;Layered Protocols and Protocol data units (PDUs) ;Internet Protocol Suite 协议族;Conceptof Layer;;2.接口与服务;1.3 交换技术的分类;;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在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为通信双方提供物理电路连接。
整个传输过程不失真、不时延。
由于需要连接过程,建立连接需要时间,故适合传输大量数据而传输少量数据时效率不高;
连接一旦建立,便可以固定的速率传输数据,除了传输延迟外,不再有别的延迟;
一旦连接成功,就建立了一条临时专线,即使不通话,也被占用,他人不可使用。;优点:
数据传输可靠、迅速,适合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
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缺点:
由于存在呼叫建立和连接释放过程,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
信道容量易浪费,不同速率、不同电码之间不能交换。
;2 .报文交换方式(Message Switching) ;报文交换的基本过程 ;报文交换特点;报文交换优缺点;3.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数据报(DG:Datagram)方式
虚电路(VC:Virtual Circuit)方式;数据报;Packet Switch----VC Approach;Packet Switch----VC Approach;分组交换的特点;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报文交换的时延 分组交换的时延;;在对信息的损伤方面
电路交换具有较好的时间透明性
分组交换具有较好的语义透明性
在支持多种业务方面
分组交换有更大的灵活性,可实现多速率交换,并允
许多种业务共享网络资源。
在交换速率方面
电路交换可达到高速率的交换;而分组交换的交换速
率受到了限制。
在设备的复杂性方面
分组交换需要一套复杂的队列管理机制,而电路交换
则需要复杂路由选择算法。 ;? 传统的分组交换网络是基于X.25建议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逐渐成为通信网传输介质的主体。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的特点,数据传输误码率。
在这样的环境下,分组交换显然就没有必要像X.25那样再做许多精巧而烦琐的工作了。
快速分组交换(FPS,Fast Packet Switching)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快速分组交换可理解为尽量简化协议,甚至只保留核心的网络功能,以提供高速、高吞吐量、低时延服务的交换技术。
? 广义的FPS包括帧中继(FR,Frame Relay)与信元中继(CR,Cell Relay)两种交换方式。 ATM交换采用的是信元中继方式。;? 与X.25协议相比,帧中继采用一种简化的协议,它只有OSI-RM模型的下两层,没有第三层,甚至在数据链路层也只保留了核心功能,如帧的定界、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