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望岳》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课《望岳》 课件

古代诗歌五首 望 岳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古诗导入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们中国的五岳是哪五座山?五岳之首又是哪座山?(学生讨论) 泰山——五岳之首,有语云“泰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关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关于作品 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课这首五言律诗为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故有此作。 写作背景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  杜甫有一个显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他在写作《望岳》时,他的父亲杜闲当时在担任山东兖州司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传统,他一辈子信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条,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终生的人生理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望岳》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翻译课文 原文: 岱(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整体感知 (一)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下来,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  下面加点的字你会读吗?(要求:将下列字词读音标注在括号内)  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  )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  )   2.认真听读配乐诗朗诵《望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给全诗划分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3.读完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你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读? 喜爱赞叹。  要求:与小组成员交流,并试着朗读。 4. 《望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 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歌,领悟诗情。 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诗人要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泰山。从“岳”“岱宗”“齐鲁”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整体感知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既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分。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赏析内容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赏析内容 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所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