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精选

文献名邦 海滨邹鲁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中,位于福建东南一隅的莆田市(古称兴化军、兴化府),似乎是个并不显眼的小地方。然而,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宝库中,莆田“文献名邦”不但能以其光辉灿烂的累累文化硕果为世人所称颂,而且能以其求真、向善、重教、崇德的文化特色,在各地域文化中独领风骚,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间,涌现出2800多名进士,14名状元,8名宰相。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有“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户六进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兄弟两宰相”、“六部尚书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风流佳话。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莆田历史文化名人——郑樵 郑 樵 郑樵,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他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名人。 郑樵生于北宋徽宗三年(公元1104年),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家庭较好的影响和教育,郑樵的家乡虽然处在万山之中的莆田广业里山区,但他从小就立下要读尽古今书,要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术的宏伟抱负。当他刚长到16岁时,他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自此之后,郑樵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克服家贫无书读的困难,他就和从兄郑厚一起背上包袱,向四方藏书人家求借书读。 郑樵在求学时,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把眼光开放到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他经常深入山间田野,拜农夫为师,从而得到了许多实际学问。他认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但要研究书本上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天地间的各种科学知识,并勇敢地向社会提出了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与学习儒家经典知识一样重要的号召。 年轻时代的郑樵,在刻苦追求学问的同时,还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靖康元年(1126年),当郑樵看到宋朝由于受到北方强敌金兵的侵犯,国家处于空前的危难,他就立即和郑厚一起联名向朝廷当权者上书,陈述自己兄弟俩的抗金志向和报国才能,并自信一旦得到朝廷起用,就能使国家转危为安。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一直得不到朝廷重视。尽管如此,郑樵的抗金爱国思想,一直贯穿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由于宋高宗畏敌如虎,南宋的半壁江山依然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这时,郑厚在悲观失望的同时,下山参加科举,继之走上了坎坷的仕途。而郑樵则认为如此昏暗不明的仕途,会埋没自己的读书志向,因此他不愿下山应试。由于北方金兵在攻破北宋京都时抢走了宋朝廷的三馆四库图书,所以郑樵决心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漈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这时,郑樵还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 由于当时朝廷不允许私人修史,所以郑樵著《通志》有三个大困难:一是如果得不到朝廷的同意,他就不能私自修史,否则就要受到官方的打击;二是如果没有得到朝廷提供的充足参考史料和充足的纸张笔墨,这部书就很难成功;三是如果没有得到比当年司马迁更为雅博的学问,这部史学巨著就难以写好。为了得到著《通史》所需学问,郑樵再次背起包袱,独自一个前往东南各地求借书读。经过三年的努力,郑樵在三十刚出头的时候,就读遍东南各地藏书。当时有人称颂他说惟有莆阳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 当郑樵得到著《通史》所需学问后,就把书房搬到了夹漈山中的芗林寺,开始了他漫长的修史著书生涯。为了求得朝廷的支持,他著出了一部又一部的新书,并把这些新书寄给朝廷礼部。绍兴八年(1138年),郑樵在《上方礼部书》中,明确地向朝廷提出了自己著《通史》的愿望。这时,郑樵的渊博学问和远大抱负得到抗金派宰相赵鼎、张浚等人的重视。然而,也就在这时,由于宋高宗重用投降派首领秦桧为宰相,所以赵鼎等人很快被秦桧排斥出朝廷,并严加迫害。而秦桧自绍兴九年(1139年)当宰相起,一直当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在这长达16年的漫长时间中,秦桧不但不支持郑樵著《通史》,反而接连三次下禁令严禁私人修史和著述,违者以擅修国史罪论处。在这种残酷的政治环境中,郑樵所遭受的危险,可想而知。经过数年的艰苦劳动,郑樵终于在54岁那年,初步写出了这部长达200卷、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 郑樵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的著述计有95种(单篇计算在内),其中注明篇数、卷数的为50种,548卷,454篇。另外35种未注明卷数,除去一些重复的作品,其著作计有千卷之多。郑樵说自己山林三十年,著书千余卷,是有据可查的。与此同时,他以一个山林穷儒的身份,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