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力矩分配法.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力矩分配法

第二十章 力矩分配法;20-1 力矩分配法的概念; 1 固定结点1,得到固端弯矩; 2 放松节点1,使其恢复转角?,得到杆端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 3 将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相加,得到杆端最终弯矩。;一 固定结点; 查表得:MA1 = 0 M1A = ql 由于附加刚臂阻止了结点1转动,附加刚臂上将产生反力矩,称之为“不平衡”力矩,用M 1 表示。 按力矩平衡条件可求出不平衡力矩M 1 M 1 = M1A+M1B+M1C = ql;二、放松节点; 我们将各梁转动端产生的弯矩称为分配弯矩,以M 1A、M 1B、M 1C表示。各梁远端产生的弯矩称为传递弯矩,以M A1、M B1、M C1表示。为了计算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需引入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1、转动刚度;?A=1; 截取结点1,由平衡条件得: M 1A + M 1B + M 1C + M 1 =0 式中: M 1 A = S 1 A ? M 1 B = S 1 B ? M 1 C = S 1C ? ? =- = - ; 各杆 1 端的分配弯矩为: 式中: M 1 A = - M 1 B = - M 1 C = - 式中的 、 、 称为1A、1B、 1C杆的分配系数,用 ? 表示。;∑S;3 传递系数与传递弯矩; 远端固定端时,C = 1/2 远端铰支座时, C = 0 远端定向支座时, C = -1 ;三、最终弯矩;例20-1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a)所示的两跨连续梁,画出弯矩图。; 解:计算连续梁时,其过程可以直接在梁的下方列表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1、求分配系数 ?BA = = = ?BC = = = 校核:∑? = + = 1 将它们填入表中第一行结点B的两端。;分配系数; 2、求固端弯矩 固定结点B,杆BA为两端固定端的单跨梁,杆BC为B端固定C端铰支的单跨梁,查表达式8-1算出 MAB = MBA =0 MBC = -ql /8 = -10×8 /8 = - 80kN·m MCB =0 将它们填入表中第二行相应杆端下面。 由表可求得B点的不平衡力矩。但因B点有外力偶,故不平衡力矩等于: MB = -80 +150 = 70 kN·m; 3、计算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 将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反号乘以各杆分配系???得各杆近端分配弯矩。将所得分配弯矩乘以相应杆的传递系数即得远端传递弯矩。 ; 4、计算杆端最终弯矩 将表中第二、三行相应的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相加即得杆端最终弯矩。;B;例20-2计算图(a)所示连续梁,并绘M图及剪力图。EI=常数。;B;?; 1、计算分配系数 为计算方便,令i=EI/12,iAB=1.2i,iBC=i,iCD=1.5i; 2、计算固端弯矩 MCD=M/2=30/2=15 kN·m MDC=M=30 kN·m MAB=-Pab /l =-50×4×6 /10 =-72 kN·m MBA= Pa b/l = 50×4 ×6/10 = 48 kN·m MBC=-ql /12=-25×12 /12=-300 kN·m MCB= ql /12= 25×12 /12= 300 kN·m 将以上分配系数、固端弯矩数据填入连续梁相应杆端下面。 ;3、分配与传递 从不平衡力矩大的结点C开始循环,交替进行分配与传递,直到传递弯矩小于0.1为止。整个运算过程均可在表上进行。 4、将固端弯矩与相应杆端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相加得最终杆端弯矩。 5、由最终杆端弯矩绘出M图(b);19-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6、剪力图的绘制方

文档评论(0)

junzilan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