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
【摘要】:最近的二百多年,词的创作呈现一种超稳定状态,但词学思想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转换的过程大体可分三阶段:一、传统词学的辉煌期。以张惠言、周济、谭献为代表的常州派词论家创建了一套中国词学史上最严密又相对系统的词学理论。这是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这时期乾嘉学派的烦琐学风开始暴露弊端,宋学被重新提起,以后形成重“经世致用”思潮,常州派产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里,同时常州派的创始人与主要成员又与经学关系密切,有的本身就是著名的经学大家,如张惠言、宋翔凤等。本时期的词学受经学的影响极大。二、传统词学的蜕变期。王国维、梁启超的词学观是传统词学的延续,但已开始蜕变,更多地融入了时代色彩,表现出中西文化既冲突又互补的一面。两人的词学研究表现出词学从传统到现代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梁启超的词学观基本是一种社会批评的方法,这与传统的诗教有关,与他社会活动家与政治家及学者三位一体的特殊身份有关,也与当时强调文学社会功能的文学倾向有关。在词学研究方法上,他推崇培根,强调实证,将传统的方法引导到科学的路上。王国维的词学研究既继承传统,如采用词话的形式,不强调系统,却又明显受到西方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影响。他是中国词学由传统到现代转换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三、现代词学的确立期。“五四”新文化思潮使中国文坛发生质变。尽管词学创作固守着传统,但词学研究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研究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变化。词学研究呈现出三种基本走向:固守传统的词学家,尽管他们的词学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从词学发展的角度看,毕竟是支流;“新文化”阵营的人兼治词学,如胡适,他将传统的词学放到新文化视野中考察,并注重以实证方法治词;传统词学的升华,完成传统到现代的基本转换,如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他们所代表的现代词人标志着现代主流词学的正式形成。【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7.2
【目录】:中文摘要6-7英文摘要7-9前言9-12上编:经学的渗透与传统词学的辉煌12-136第一章嘉道间学术的大体走向与词学的演化13-23第一节乾嘉汉学的衰落与学派的裂变13-17第二节常州词派产生前的词学演化方向17-21第三节本时期经学与词学的交叉和部分重合21-23第二章“常州学派”与“常州词派”23-36第一节常州学派的文学渊源23-27第二节张惠言与常州学派主要成员及庄氏家族的关系27-32第三节常州学派对常州词派的影响32-36第三章张惠言与常州词派36-49第一节张惠言的词学理论36-46一、意内言外谓之词36-39二、与诗赋之流同类而风诵之39-43三、塞其下流,归乎正声43-46第二节“常州词派”的意义与评价46-49第四章常州词派初创时期的词学思想49-77第一节董士锡对张惠言词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49-56一、重情--董士锡对张惠言词学思想的矫正50-52二、比兴--董士锡对张惠言词学思想的继承52-54三、主清--董士锡对张惠言词学思想的发展54-56第二节宋翔凤的经学和词学56-61第三节周济:常州词派理论的真正奠基人61-77一、周济词籍论著考略61-66二、周济的词学思想66-77第五章“常州词派”理论的完善77-121第一节谭献对常州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77-92一、谭献与常州学派77-86二、谭献与常州词派86-92第二节陈廷焯对常州词派的贡献92-106一、陈廷焯的词学思想92-103二、如何评价陈廷焯在晚清词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03-106第三节本时期其他词学家的理论贡献106-121一、焦循的经学和词学107-113二、蒋敦复“有厚入有间”的词学观113-116三、谢章铤“质”“情”并重的词学观116-121第六章“常”、“浙”两派的融合121-136第一节“常”、“浙”理论的共源性121-124第二节“常”、“浙”互补的现实性124-131第三节以“常”为主,融合“浙”派131-136下编中西文化冲突与现代词学的确立136-221第七章传统诗教与社会批评方法结合的典范--梁启超137-149第一节梁启超与他的词学研究137-140第二节梁启超词论的基本内容140-146第三节梁启超词学思想对建立现代词学的意义和贡献146-149第八章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149-163第一节“境界说”:王国维词学思想的核心149-154第二节与“境界”相关的几个概念154-159第三节王国维对词学现代化转换的意义159-163第九章传统词学的延续163-178第一节况周颐与《蕙风词话》163-173一、“拙”、“重”、“大”--《蕙风词话》的核心精神163-169二、词心与寄托--《蕙风词话》的理论创新169-173第二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