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实践中几种具体危险方法性质辨析
对实践中几种具体危险方法性质辨析 摘 要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争议行为,诸如高压线旁堆物、挂物,盗窃或毁坏公共设施,非驾驶人员拉动方向盘或拉拽驾驶员,传播非性病传染病病原体,生产、销售危险物品或者有毒食品,实体抢红包等,需从危害客体、行为危险性、结果危险性三方面共同判断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其中出现问题最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与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的界限问题,三者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而主观状态的判断要看客观行为,诸如行为人是否逃逸、是否采取减速、刹车措施等
关键词 危险方法 危险性 交通肇事 危险驾驶
中图分类号:DF625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要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要满足三个条件:危害客体为公共安全+行为危险性+结果危险性。下面笔者就用这三个条件来分析一些案例中出现的具体行为是否符合认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条件
1高压线旁堆物、挂物类
案例1――赵某甲、赵某乙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①:2014年2月份,被告人赵某乙雇佣汽车拉河沙,并推挤在村委会西侧10千伏的高压线旁,被告人赵某甲负责在堆沙现场指挥车辆干活。2014年4月8日,电力设备巡视人员发现后,要求整改,赵某甲、赵某乙没有彻底进行整改。2014年4月27日14时许,被告人吴某丙在沙滩上玩耍时触摸高压电线时死亡。法院审理认为,二人的行为已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赵某甲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赵某乙免予刑事处罚
此类行为发生频率较小。首先,看危害客体,从客观的角度观察行为危害对象,将河沙堆放在村委会西侧的高压线旁,人员流动性较强,属于不特定人的安全。其次,看行为危险性,该行为具有致人重伤、死亡的可能性,但是,并没有直接的危险性,堆放在高压线下的沙土,并不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或?产损失,只有加上被害人自己爬上沙堆并触摸高压线的行为,才会造成损害结果,不符合第二个条件,故不满足行为危险性,此类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2盗窃或毁坏公共设施类
案例2――周某等四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②:2013年7月24日晚,被告人周某等四人利用挖掘机、农用三轮自卸车等工具将双廊沟南岸河堤上的土方挖开运走。法院审理认为: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案例3――陈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③:2013年8月8日至10月20日,被告人陈亿鹏任电梯维修员,利用工作便利条件,分七次盗窃电梯里的坠重铁块,总共126块。坠重铁块被盗,导致天地平衡系数变小,可能会使电梯载满或者重载下行时电梯失去控制,发生溜车等事故,影响乘客人身安全。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并罚。其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类似的案例还有盗窃楼层电梯间及楼道等处的铝制消防喷水枪头、铝制消防水带连接口、盗窃井盖等,该问题不能一并处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案例2,首先,看危害客体,将河堤的土方挖走,有可能发生洪汛危险,危害对象属于不特定人的安全;其次,看行为危险性,该行为具有致人重伤、死亡的可能,但并无直接的危险性,还需要水位水量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发生损害结果,故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有部分判决认定此种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因为“判断某种危险方法是否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就看这种行为能否造成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危害结果。”这种看法显然是建立结果主义之上的,是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一种错误的扩大化的解释
对于案例3,首先,看危害客体,电梯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危害对象属于不特定人的安全;其次,看行为危险性,该行为具有致搭载乘客重伤、死亡的可能性,存在直接的危险,属于一旦发生就无法立即控制结果的危险,并有同时危害多人安全的可能性,因为尚未造成严重结果,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危险犯
3非驾驶人员拉动方向盘或拉拽驾驶员类
案例4――李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④:2013年12月16日15时,被告人李某乘坐公交车,因下车问题与公交司机江某发生口角,并用手拉动行驶中的公交车方向盘,致使公交车偏离原行驶路线,与对面被害人钟某驾驶的锐志小轿车发生碰撞,导致两车受损,损失价值为19114元,被害人钟某头部受轻微伤。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
对于案例4,公路上人员流动性极大,其危害客体为公共安全;在行为上,该行为导致公交车与小轿车相撞,因为对方车主的避险行为而未导致人员伤亡,而避险行为属于应激行为,故该行为实际上并无致人重伤、死亡的危险,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