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讨论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讨论 【摘要】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高低,教师必须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进行补问或追问,所提问题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注意问题的思维含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从而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喜欢提问的良好品质
【关键字】课堂提问 有效性 宽泛性 指向性
提问是苏格拉底研究教学法的基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我们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提问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些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那些习惯性提问,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而那些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鉴于这些现象,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总结了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提问,留足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烈的课堂气氛,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在《平行线》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以后,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你们为什么认为(3)是相交的?(4)为什么不和(2)(3)分在同一组?
……
(1) (2) (3) (4)
通过分类学生知道了在纸上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然后继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一组平行线,这时我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方向相同,距离相等,平移重合……)反馈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平行线(长方体里有几组平行线)来拓展。这堂课的教学我紧紧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展开,组织了相对应的三个学生活动
在强调学生数学思考的今天,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充分探索,留足每个学生学习的生成空间,促使每个环节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从而落实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宽泛提问,指向明确
教师对课堂所提的问题,应精心准备,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严格控制好“量”,即质量和数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我在教学四年级《简单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借助即将来临的春游预设了一个选择景点的情境,给学生4个地方选择(绍兴、兰溪、舟山、杭州)。“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到哪里去春游?”这个问题比较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这个问题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都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但从班级群体来思考,既要考虑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同学们已经去过的旅游景点,学生个体即时没有能力来解决它,而造成似乎“问题无法解决”的境地,使得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直奔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的第二个问题是:“用什么形式向老师提出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呢?”这个问题包含了对前面统计数据作用的回忆。统计表作用的回忆,产生了绘制统计图的需求,问题的容量较大,具有开放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
所以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依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不应该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
三、及时补问,有效追问
我在教学《平均数》,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以后,出示了一组数据:1959年杭州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杭州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1978年杭州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杭州市场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共有两次提问,这两次提问都是学生在解读教师提供的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解读生活中的平均数,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当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宽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这?商跣畔⒂兴?感悟,寄希望学生能在这样宽泛的问题下完成以上两个目标,显然不太可能
学生通过两个平均数的比较,看到了蕴藏在数据背后的社会发展的事实,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了人文性和教育性。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没有显示出来,所以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杭州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的意义,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课堂里,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