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暴力危害及防治措施
校园暴力危害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后果严重,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它在伤害学生的同时,也在腐蚀着我们的校园
一、校园暴力及其危害
1.校园暴力的内涵
校园暴力是近年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校园暴力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因此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的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2.校园暴力的危害
近几年的很多媒体已经披露了我国数起由于同学的长期勒索、敲诈、抢劫、欺侮而发生的学生出走乃至于自杀的恶性事件,校园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是由于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教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而学校的处理率较低,受害学生也就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往往是在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后,学校、家长才会得知,才会进行处理。那么在学生受害期间,受害学生必然在学习、生活和其他各方面都受到影响。简而言之,校园暴力的危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教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对施暴者,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学生方面
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法律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
究其原因,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生面临的学习、升学、就业等多重压力,教师对学生的暴行,学校对校园暴力事件处理、简单粗暴等,都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根源
在竞争激烈、信息庞杂、消费多元、家庭结构失调的现实生活中,社会对校园的影响日益加剧,不可避免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烙上了成人社会的某些阴影,学生纯洁的心灵留下一些灰色的空间。某些家长“有钱便是娘”“有权决定一切”的言传身教,“惯子如杀子”的溺爱,单亲家庭薄弱的管教和心理疏导;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社会小青年的滋扰,学校监管不力等,都是造成校园风气不正的原因。轻者如代写作业、班干部贿选、请客送礼、吃喝玩乐;重者则发展成拉帮结派,崇尚校园暴力,甚至酿成悲剧
中小学生往往面临着学习、升学、未来就业、经济比照、人格贬低、被孤立、被强体力者欺负、校园内帮派势力、家庭及社会暴力等多重压力,而他们本身又具有好奇、敏感、心理褊狭、好占上风、爱模仿的性格特点。当受到班级小霸王、“少年黑社会”的欺诈、“剪径”后,不少孩子稚嫩的心灵不足以辨别事件的性质,不足以承受思想的重创。一方面自尊、自卑交织,不敢说与家长、教师;另一方面默默地将屈辱、“愤恨”发酵,将自身遭遇与影视情节相对照以寻找出路。当再次面对“淫威”时,有的继续选择做“沉默的羔羊”,有的头脑一热,不惜“以暴抗暴”……当孩子们发现“暴力决定一切”的“黑道原则”可以解决矛盾和冲突后,哥儿们义气、“拜把子”,便顺势滋生,原来的“弱势人群”很容易地变成了“高危人群”
2.教师方面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暴行不容忽视:最近发生的12岁小学生考试漏做题,教师指使同学殴打致残;上课说话令女老师生气,全班被喝令互相打耳光等,这一切,无疑使学生受到了身心伤害。校园暴力事件偶然发生,学校重视不够,处理软弱,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身心健康。面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的校长重智轻德、息事宁人,教师睁眼闭眼,轻描淡写,不仅使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