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比较
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伊托必利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略低于对照组的8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略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基本接近,无可比性,在使用中应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 伊托必利; 莫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133-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现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及内脏高敏等因素,以及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临床并无典型性表现,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患者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1]。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进行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进行如心理治疗为辅的方法,临床可采用的药物主要为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胃肠动力药、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抗抑郁药物及黏膜保护剂等,效果各有千秋[2-3]。为此笔者进行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的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3~45岁,平均(31.4±2.3)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6±0.3)年。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1~43岁,平均(32.7±2.8)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6±0.5)年。两组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常规、血沉等及影像学检查或内镜等)均得以确诊,排除消化道及肝、胆、胰、脾、肾等器质性病变,两组患者均为自愿选择治疗用药且排除用药禁忌特征,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盐酸伊托必利片,采用饭前口服方式给药,成人50 mg/次,3次/d(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症情况酌情给药)。规格为50 mg/片。注意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腹泻、腹痛、便秘、头痛、皮疹发热、瘙痒等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采用饭前口服方式给药(片剂),成人5 mg/次,3次/d(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症情况酌情给药)。规格为5 mg/片。注意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倦怠、头痛、不适、心悸等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价指标内容。其中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为,显效: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等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出现明显好转,并基本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等;无效:临床症状改变不大或基本无改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略少于对照组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引发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发病率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且疗效不一,已日益受到中、西医学界的重视,并成为当前临床诊治消化病的重点疾病之一[4]。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该疾病可?于各年龄段,尤以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多见,其主要表现为脘腹胀闷、食欲不振,陆续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或饮食停滞、食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则出现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常因胸闷、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