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渗透美育 〔2〕.docVIP

浅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渗透美育 〔2〕.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牵手诗歌,与美共舞 ——浅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诗歌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从初中诗歌教学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并根据学生审美趣味依然普遍幼稚化、低俗化,审美心理结构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完善,审美教育的进展仍然比较迟缓等现状,提出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和生活体验,在诗歌教学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一)营造涵泳明象佳境,培养审美意识的自觉性;(二)品词遣句悟文明意,培养审美感知力的敏锐性;(三)激发体验领情悟志,培养审美情趣的高尚性;(四)融情入境训练写作,培养审美能力的创造性。 [关 键 词]:诗歌教学;美育;中学生;情感因素;生活体验 [正 文]: 一、三大需要:凸显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一)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认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然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如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审美教育则是以学生为审美主体,以教师教学的语言感染等精神性内容和语文教材等物质性内容)为审美对象的教育活动。在新课程中,是这样定义教材的: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也就是说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里共选有诗歌48首,总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其中古诗30首,现代诗11首,外国诗歌7首,另外要求背诵课外古诗60首。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正是有效途径之一。但对于新课程中诗歌类教材,教师们表现出了迥异的态度:有些老师认为这些文章不在中考之列,就粗上省上,甚至不上,其做法其实是本末倒置了;而另一些教师则是以教参为纲,死守教参,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照本宣科,不顾学生的精神体验。其实教材作为知识、情感、价值观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也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凭借,值得我们去研究、利用和开发。 (二)改变学生审美现状的需要 据研究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由于受改革开放后潮水般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的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对其思维模式的限制,当前初中学生的审美趣味依然普遍幼稚化、低俗化,审美心理结构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完善,审美教育的进展仍然比较迟缓。对审美意识不知所云或一知半解。许多同学对“美”的概念模糊不清,误以为现在一些所谓的“流行”与“个性”便是美;“粉丝”、“玉米”等追星一族,就是追求 “美”。对于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大家普遍偏向缺乏艺术的卡通、漫画等通俗作品,而不是那些更能表达人类灵魂、深刻思想、智慧精华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是乐于标榜自我、急功近利;在审美感知力上, 对天地自然的美,对平凡生活的美甚至对文学作品的美感觉不敏锐.。而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建构、人格发展,还是对于我们全民族文明素质的养成,都是极其有害的。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要改造社会,首先要“洗刷人心”,要“怡情养性”;而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那么人生美化的关键,就是要能欣赏美,感受美,让美深入心灵,从而陶冶心灵,美化心灵。 (三)改进诗歌教学的需要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的佳词美诗就像天空中的明星。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体会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熏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以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利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在诗歌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诗歌教学的一些弊病,而根源则是中考“默写”的背景。每年的考试说明中都明确地列出了三十多首诗歌背诵的篇目,考试要求也不过是默写课程标准规定的三十几首古诗中的名言佳句。在中考中,诗歌考查的呈现形式也无非就是以默写填空为

文档评论(0)

tzcu2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