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学案精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种群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2、种群特征:
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3、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Ⅰ、调查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①确定调查对象:往往用于研究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②选取样方(随机取样)
a.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
b.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
【提示】
样方应随机选取
样方大小: ①一般草本植物:1 m×1m;灌木:4 m×4m;乔木:10m×10m
②如果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需要适当扩大。 ③应以物种个体数达到最稳定时的最小面积计算。
样方数目:总体面积大要多取,总体面积小可少取。
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图
、
①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④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后,再在原地将其放回,并记录个体数量(M)
⑤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数量(n)及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⑥计算种群密度:
【提示】
前提: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标记技术需注意的问题:①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
②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
③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又不能过分醒目。
例: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 头。则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30×32)/10=96头。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注意: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4、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生存曲线
Ⅰ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低,老年期死亡率高,即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Ⅱ型曲线:种群各年龄段死亡率基本相同,如小型哺乳 动物等。
Ⅲ型曲线: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但一旦到达某一年龄,死亡率就较低且稳定,如鱼类等。
迁入率:单位时间迁入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迁出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7、年龄组成
(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2)、类型:
A、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大。
B、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C、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年龄组成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8、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①曲线图
②统计图
③柱形图
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雌性个体数量。如蚂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个体数量。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性别比例的农业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ZGCMCA 008.1-2024 建筑信息模型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pdf VIP
- 红色文化融入中学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docx VIP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实验报告单.pdf VIP
- 2024建筑信息模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规范第1部分:公路工程.docx VIP
- 2024年碳排放核算员职业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索.docx VIP
- 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实务.pptx VIP
-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docx VIP
- (高清版)-B-T 40120-2021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用热塑性可折叠软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pdf VIP
- 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课件 主题班会.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