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知行合1”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docVIP

王守仁“知行合1”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冯国庆 改革开放的实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辉煌成绩取得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人们逐渐抛弃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与道德价值观。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的增多让我们眼花缭乱,另一方面道德价值观的缺失也让人同样担忧。如何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世俗化的背景下,让人们不要失去精神的支柱,迷失人生旅途的航线呢?这就要求我们去借鉴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与道德价值,“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知行合一”的涵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答顾东桥书》)知能够指导“行”,是因为知对于当时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具有“明觉精察”的认识;行能够实现“知”,是因为行能够把对封建伦理道德具有“明觉精察”的认识转化为“真切笃实”的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王守仁的知与行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而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是没有先后的,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而从在。 二、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论意义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评价王守仁的思想不能局限于历史,而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加以具体的分析,并作出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 (一)“一念发动即是行”对保持心灵的纯真无邪有积极意义 王守仁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发便是物……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第,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上》)认为良知良能是先天所固有的,并不是出生后习得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见孺子落入井而产生的恻隐知行,并不是说我们有别的打算,而是因为你心中的“良知”,驱使你那样做,在你内心是“不假外求”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王守仁的知行是统一的。上天虽然赋予人们的良知是好的、善的,但是,每个人的意念是不同的,有善的、也有不善的。因为知行合一,所以,行也就有善与恶两种,“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守仁认为,如果把人们的知行分为二,那么人们完全可以以不曾行为理由,而对自己的不善之念采取宽容、姑息、原谅的态度,会最终变成危害社会、危害人类的真实写照。相反,如果把知行和二为一,那人们就会充分重视自己心中非道德的不善之念,在不善之念产生时,就坚决的把它克除,以此来保持“心”的纯真无邪。 在王守仁心中,无论是扬善、还是惩恶,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自觉知之,而不是被别人逼迫的,要求我们在现实社会的道德践行中,要做到“好善如好好善,恶恶如恶恶臭” (《传习录下》)。只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知之,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的更和谐、更美好。 (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在实践论上有其合理的成分 纵观历史,是“知”重要,还是“行”重要,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对矛盾,曾出现过知先于行与行先于知,知高于行与行高于知和知难于行与行难于知等这几种观点,王守仁正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知与行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知是行的注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所以,王守仁批评把知与行看做两件事,因此,也相应的批评了两种人:“一种是懵懵懂懂任意去做,而不去思惟省察,只是个‘冥行妄作’;一种人是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而不肯着实躬行,只是‘揣摩影响’。总之,他认为“知行合一”可以克服只知不行或只行不知的弊病。”[5] 王守仁很重视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认为“如言学孝,则必服老奉养,躬行孝道,然后为之学……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答顾东桥书》)反对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成只晓得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传习录上》)因此,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的目的是要人们把道德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6]王守仁一生坚持道德修养,践履“知行合一”,虽然他没有意识到“知行合一”思想自身的理论缺陷,但王守仁有针对性的提倡“知行合一”,虽然未能挽救道德沦丧的社会弊病,但对于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却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三)“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体现了思想上的进取精神 “夫学贵则有之,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千载矣。”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