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精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生物群落的结构 1、群落 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定义: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敌害的行为      种内互助 社会性群聚:有分工合作,如:蚂蚁、蜜蜂的群居生活。 分类 ①.种内关系      非社会性群聚:无明确分工合作,如鱼类等。   定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配偶等发生矛盾的现象。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体内寄生:如蛔虫、绦虫(生活于人或动物的肠道内,并直接吸收肠道内的营养物质)。 分类 体表寄生:如虱子、跳蚤、菟丝子。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4、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 如一个池塘,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就是植物分层;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就是动物分层的实例。 ①森林中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下降而减弱,森林中在不同的层次高度上分布有不同的植物。 ②高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③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地形的起伏、光照明暗、湿度大小)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 分布。 如:一小山,当阳坡与背阳坡植物呈水平分布现象;草原上有条河,河边与河远处植物呈水平分布现象;我国东西部,受水分的影响,植物群落呈水平分布现象。 5、生物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6.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 7、生物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①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例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②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①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 、地震后植被的恢复) ②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二、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种间关系示意图 类型 数量坐标图 (曲线图例) 能量或物质关系 图(箭头图例) 相互关系 互利 共生 ?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捕食 ? 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周期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的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也就是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是捕食者。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的数量(能量)存在差异 竞争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1;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2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食物或者空间等) 数量上多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结局有三:一是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竞争力相等);二是A取代B(竞争力不等);三是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出现差异(即向不同的方向分化) 寄生 A寄生物(寄主) B宿主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寄生种群的数量往往多于宿主种群 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 2.群落结构形成的特点 (1)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的分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