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整理ppt

4.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教育策略指整合协调家校各自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自身和环境相互协调、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适。 5.审美熏陶 从艺术审美心理熏陶视角出发,构建既合乎学生心理需要又能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调适的审美欣赏的活动理论模型;然后,以此策略为指导,引入团体心理咨询和艺术治疗两种技术上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美欣赏活动方案。 6.咨询辅导 学会适应 “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人际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调节”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 寻求发展 就是要引导学生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起生活的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与机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适应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adjustive guidance);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developmental guidance)。简言之,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七、运用策略 1.和谐互动策略(创设情境) 2.认知改变策略(回归客观) 3.行为强化策略(培养习惯) 4.情感体验策略(矫正态度) 5.反思内化策略(形成信念) 6.自觉监控策略(自觉自律) 八、灵活施教 如何才能做到“灵活施教”呢?我们总结多年研究和实践,提炼出了如下“五个三”要求: 教育理念上突出“三化”:人本化、活动化、反思内化; 教育原则上强调“三性”:主体性、教育性、操作性; 教育策略上注意“三自”:自然,自发,自觉; 教育方法上采用“三点”:点到,点醒,点化; 教育目标上归为“三质”:潜质,特质,品质。 九、组织内容 教育什么是依据教育目标提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从学生现实需要(解决心理问题)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健全心理素质)两个层面去确定。我们将二者结合,提出了“四学会”与“四发展”相辅相成的教育内容体系。这一体系在名称上各学段统一,基本内容上下衔接,具体内容及组织形式各学段区别,体现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的规律。 (一) 学会学习 如学习环境的熟悉、学习任务要求的了解、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记忆蛋白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发展、学习动机的激发、应考技能的掌握(考试焦虑的克服)、应考心态的调整、学习疲劳和两级分化的预防等。 (二)学会生活 如生活环境的熟悉、生活内容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技能的掌握、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合理应对生理发育而诱发的心理压力、矛盾和烦恼等。 (三)学会人际交往 学会处理与各种交往对象的关系(四种性格特征;男性与女性),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同伴关系、异性同学关系,掌握与不同对象交往的规范,发展交往技能(言语、体姿技能),消除人际交往的矛盾和障碍,缓解交往压力(解脱法;改变认知)等。 (四)学会做人 如处理个人与集体规范、他人要求、社会公德的关系,处理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等。(生理人---心理人---社会人) (五)发展智能 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思维策略,同时着力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六)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人,认识你自己)、自信心(实验:习得性无助)、自尊心、自控力(归因)、独立性、成就动机(登山感悟),能够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等(从行为开始)。 (七)发展社会性 发展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奉献感、竞争和合作意识等。 (八)发展创造性 培养学生创造的动机、创造的兴趣、创造的愿望,认识自己创造的潜能,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与策略,发展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十、保障条件 (一)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专门的师资队伍 (三)实用的教育资源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