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rograms/view/WHr4Q2tFHkc/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背景 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文本解读 “前不见古人” 前面看不见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国君; “后不见来者” 后面遇不到能礼贤下士的好大臣; “念天地之悠悠” 感叹的是宇宙的无垠和人生的短促; 诗的前三句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独怆然而涕下” 我独自忧伤,任泪水沾满我的衣襟; 最后一句:主人公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中心,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失意人生,狭路相逢 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仪表堂堂,大有作为,然遇人不淑以及直言不讳,惹来诸多猜忌之音: 首先在谏言期间,不受重视,深陷囹圄; 其次在参谋期间,自告奋勇,饱受株连; 幸而在忧愤之间,奋笔疾书,得有佳诗; 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后,陈子昂忧愤万分,悲从心出,终于站在幽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 内容解析: 内容解析: 教学总结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孤独 2、生之短促 3、怀才不遇 封建士子共同的命运 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 } 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 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1、孤独的慨叹 2、生之短促的感喟 3、怀才不遇的哀伤 1、景藏情中 2、沉郁悲壮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