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频电路精选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高频电路
学院名称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物联网工程
学生姓名 蒋婷
学生学号 201413060131
指导教师 陈川
实验地点 6C1003
实验成绩
二〇一六 年 四 月 二〇一六 年 五 月
实验一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单谐调与双谐调放大器)
一、实验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RB1、RB2、R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E是RE的旁路电容,CB、CC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C是谐振回路,R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值、带宽。为了减轻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图1-1?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顾名思义,双调谐回路是指有两个调谐回路:一个靠近“信源”端(如晶体管输出端),称为初级;另一个靠近“负载”端(如下级输入端),称为次级。两者之间,可采用互感耦合,或电容耦合。与单调谐回路相比,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较小,即:它的谐振特性曲线更接近于矩形。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如图1-2所示。与图1-1相比,两者都采用了分压偏置电路,放大器均工作于甲类,但图1-2中有两个谐振回路:L1、C1组成了初级回路,L2、C2组成了次级回路;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L1、L2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C3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图1-2 电容耦合双谐调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二、实验数据
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输入信号频率f(MHZ)5.45.55.65.75.85.96.06.16.2输出电压幅值U(mv)187019301950178019601970191019601840输入信号频率f(MHZ)6.36.46.56.66.76.86.97.07.1输出电压幅值U(mv)186019901930193019601870182017801910
2. 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谐调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Mhz)4.85.05.25.45.65.75.85.96.06.1放大器输出幅度U(mv)1930184018401790172019701920199018101810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Mhz)6.26.36.46.56.66.76.86.97.07.1放大器输出幅度U(mv)16901790196019401850179019201730187019303. 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
放大器输入(mV)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放大器输出(V)2.042.082.002.082.002.041.962.162,202.122.16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40.820.8206.935.004.083.273.092.752.362.16三、实验结论
静态工作点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随着静态工作点(此次特指VBQ)的升高,幅频特性幅值(各频率所对应的幅值)会增大,同时曲线变?“胖”,变平缓,选频特性变差,但同频带变宽(以谐振幅值的0.707为界线)。?
集电极负载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当接通1R3时,幅频特性幅值减小,曲线变“胖”,品质因数Q降低,通频带加大。当集电极负载增大时,幅频特性幅值加大,曲线变“瘦”,变陡,品质因数Q增高,通频带减小。实验二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一、实验原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