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教育目标及人核心素养
《论语》教育目标及人核心素养 摘 要:《论语》貌似杂乱,但孔子一再强调“吾道一以贯之”。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其实就是他对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视。在孔子那里,人的核心素养主要显示为“智仁勇”三达德。三达德与“中庸”一起构成“三成四德”。而在“智仁勇”三达德之中,智与仁属文的教育,勇属武的教育,两者一起构成中国儒家教育学派独特的文武双全、文质彬彬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论语;孔子;核心素养;文质彬彬
中图分类号:G40-0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1-0072-05
《论语》篇章貌似驳杂随意,但孔子多次强调自己的思想“一以贯之”。第一次在《里仁》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第二次在《卫灵公》中。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究竟什么是孔子“一以贯之”的“一”?孔子自己并不明说
从《论语》频繁出现的词语以及相关观念来看,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其实就在于“仁智勇”三者以及“中庸之道”。《论语》多次将“智”(知)、“仁”、“勇”并列。《雍也》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子罕》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能同时具备三达德者,就称得上有“中庸之道”。一般将《论语》中的智、仁、勇称为“三达德”。“三达德”的说法最早见于《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朱熹《中庸章句》第二十章)。“智、仁、勇”三者兼备,则有“中庸”之德
《论语》所强调的智、仁、勇、中庸实际上就是先秦儒家所理解的人的核心素养。或者说,在《论语》那里,人的核心素养就是“三成四德”:智、仁、勇以及中庸。“智仁勇”与现代教育中的“德智体”大体对应。更重要的是,先秦儒家提出了“中庸”之德。“中庸”之德是传统教育的独特魅力,也是现代教育的缺憾
一、仁
《论语》之“仁”,关键在于“他人” [1 ]。就此而言,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我”或“主体主义”,那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文化的核心是“他”(或“整体主义”)。也因此,西方传统文化强调“自我维权”的法律与法治,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和为贵”的礼仪与德治
狭义的“仁”主要指“仁爱”,而狭义的“德”主要指“善良”。当仁与德相提并论时,皆指狭义之仁和狭义之德。比如,《老子》三十八章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这里,道即天道,德即善良,仁即仁爱,义即义气,礼即礼貌。《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天道,据于善良,依于仁爱,游于学问
广义的仁和广义的德几乎同义。广义的仁与广义的德皆包含“仁爱”、善和礼,三者兼而有之。《论语》中单独出现“德”的概念,几乎都是广义的德,等同于广义的“仁”。比如,《学而》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里仁》曰:“德不孤,必有邻。”《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里仁》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也就是说,在《论语》这里,虽然“仁”主要指善良,但广义的“仁”包括善良(仁厚)、仁爱(仁者爱人)与礼(“克己复礼为仁”)三种情感
第一,作为仁厚之仁,主要包括善良与同情心。在《论语》中,仁厚有三种呈现方式。一是存而不论、论而不议,直接使用,不加解释。比如,《八佾》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又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或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阳货》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二是以类似“忠恕”的说法表达“同情心”、“同理心”的追求。比如,《里仁》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雍也》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颜渊》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又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三是以“温”、“良”作为仁厚(善良)的代称。《学而》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述而》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张》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第二,作为“仁爱”(仁者爱人)之仁。墨子主张兼爱(博爱),人人平等,但儒家主张有“差等”的爱,“儒学本于五伦” [2 ]。后来发展为“三纲五常” [3 ]。 “五伦”的根基是孝爱,然后由孝爱推广为忠爱、友爱。《论语》对“孝”有详细的解说,《为政》提出孝爱的三个标准:“无违”、“恭敬”、“色难”。《里仁》也提出三个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公务员管理有关业务流程图.pdf VIP
-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7年版.pdf VIP
- 《建筑结构平法识图》课程标准.doc VIP
- 《税法》课程思政说课.pdf VIP
- 2025款比亚迪秦PLUS DM-i智驾版_用户手册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易飞ERP操作手册.pdf VIP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3级建设内容设计方案 .pdf VIP
-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不动产权利理论与方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